专题报道

2013暑期“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实践心得]怪蜀黎的杰哥超人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一) 感动一夏

  2013年7月10号到22号,这是一次美丽难忘的邂逅,与24位队员,2位编外人员,许多的热情村民,还有一大拨熊孩子。

  下乡前我怎么都想不到,这短短的十天的时间里能留下如此多的记忆。那时候宣传时说的我们将收获整个夏天的感动,现在看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二)机缘巧合

  很早之前就想好这个暑假去三下乡的,虽然对这个活动并不是很了解,但知道这可以帮助到别人,就一直想去参加。但个人比较喜欢自由一点,对于那些大大小小的社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并不感兴趣,觉得会有太多的限制,当初选择的是自己组队。至于最后为什么会加入湛师红色先锋队,此处自动省略一千八百字,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也就是所谓的缘分。

  由于我的孤陋寡闻,在这之前我没有听说过有湛江师范学院,更别提什么红色先锋队。但是看到他们在微博上的准备,我还是报名了,在不确定有没有这个组织的情况下。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对方也是通过我的一份电子报名表而选择了我,在不确定有没有我这个人存在的情况下。下乡时我和邱队长谈起过这事,我问她你都不确定有没有我这个人,单凭一份报名表你就敢招人?还有你确定报名了后我一定回来?她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她敢招外校是因为都是朋友介绍的。同样,想我不明就里的进了红色先锋队,也是因为朋友。也许在下乡之前,我们未曾见面,就已经建立了一种信任。

  (三)红会人,公益事

  后来随着渐渐了解,看到湛师队员井然有序的准备,从实践基地的联系到队员资料的收集,到后期的队服、通讯录、分组和课程安排,才发现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禁暗暗佩服湛师队员的给力,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支队伍。

  在这里也不得不提与我一起前往的朋友,永健、梦妍和雪华,还有事不能来的美芳和宁欣。当被问到我们是如何认识并且一起组队的,我想有一个很好的解释,那就是我们都是红会人,喜欢帮助别人的特质,或许形成了让我们聚在一起的力量。

  与湛师队员锣鼓紧密的策划准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一名不屈不挠的学渣正在疯狂地准备着期末考试。说来也感到有些愧疚,在考完试之前一直没有对下乡进行什么实质性的准备,不要怪我……所以在考完试之后就一直呆在学校,花时间准备我的手工课和体育课。

  在我看来,手工课和体育课的主角都是学生,作为老师的作用比较小,或者说老师比较轻松吧。毕竟是暑假了,还要小学生们上课真是有点残酷,所以准备些轻松愉快的教学内容。

  关于体育课,我一直找一些锻炼+娱乐的游戏,而永健希望我能教他们武术,为了最后的文娱晚会。我拒绝了,拒绝了三次,我不是特意要让永健他们难做,而是因为我希望我的教学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能玩得开心点。想当初我们还是喜欢玩的年龄,不是也想要老师能这样吗?

  (四)开始出发

  9号上午,加上我一共五名队员出发前往,我们都带上了大包小包的行李。与他们不同的是,我的行李箱中大部分是准备学生们的零食,哈哈,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去贿赂孩子们。

  我们乘坐的高校之旅汽车来的很准时,行驶得很平稳,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为了早起赶车没睡够,于是在车上迷迷糊糊地打起盹,脑中浮现出预想的下乡的场景:在破旧的课室里,讲台下的学生分组坐好,眼中是渴望纯真的目光,笨拙地跟着我的指令一步一步地进行(我教的是手工课)看着孩子们天马行空构思在我的课堂上肆意妄为地游散.......嗯,一节完美的课。还有想到和孩子们开开心心地相见到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别,这其中所要经历的种种,凭我那匮乏的经历费劲脑力也未能想象出来,只好就此作罢,让五月天的歌陪伴我接下来的车程。

  六个小时的车程不算太久,下车后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的感觉,毕竟是第一个陌生的城市,来到好在是队长很快出现了,我们五人并没有流浪很久。队长很是热情,带我们找到安顿的地方,并在当晚第一次与大部队的队员见了面。热情善良的湛师人,我有种直觉这次下乡一定会很精彩。

  (五)溪头,我们来了

  由于先锋队已经正式合体,所以接下来的行程都得听从安排了。10号早六点多我们就被迫离开了我们的空调房,坐车前往雷州市溪头小学,准备接受湛江酷热夏天的洗礼。一部大巴,满满地载着我们的行李,被挂上鲜艳的红色横幅,算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由于彼此还不熟悉,大家的话也比较少。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跟我预期差不多,就是像家乡那样的农村。高大的空调大巴与宁静的农村小道显得格格不入,当地人看我们的车就像看见ufo一样。

  当我们的车开到小学后,已经有些孩子跑过来围观了,我知道他们就是我未来的学生。学校门口鲜红告示欢迎着我们,但是,看似顺利的一切过后,才是真正的挑战。

  先锋队一共有五位男同胞,加上编外的两个,劳动力似乎有点少,但所幸的是,女生在各种繁重的工作面前并没有后退。换句话说,她们都把自己当成男人在用了。

  在下乡之前,我的小伙伴都跟我说男生去下乡就是去做苦力,我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发现大家为了清洁宿舍忙来忙去的时候,我反而感到是我们男生受照顾了。

  (六)初探校园

  我们下乡的环境到底有多艰苦?在出队之前,邱队长已经为我们做了几次思想工作,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都是来历练的,不艰苦我们都不干了,用永澎的话说就是,如果我们是来享受的话,还不如去旅游呢。

  而我们所谓的“艰苦”,不就是宿舍很旧,床是由课桌拼成的,做饭要在户外搭炉子,各种知名不知名的飞虫走兽。。。。还好,一切都能够承受。在村长、校长和热情村民的帮助下,我们总算安顿下来了。之后大家都各自安排去了,而我则去了他们的课室。

  这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每个年级有一间课室,还有办公室一间乒乓球室。与我从小就读的学校不同的是,他们的课室并不宽敞明亮,有点阴暗,没有灯,有些课室连风扇叶没有。课桌椅包括讲台都非常陈旧,坑坑洼洼的桌面就像雨后的田间小路,让我好奇他们的笔尖是怎样在这样桌上行走。黑板也是残缺不堪的,好不容易才从角落捡起的粉笔头,还能勉强在上面写字。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甚至终其一生。

  想来自己也算是个农村人,却是一直生活在城市中,至少至少,我们的桌子是平的,电风扇是有的,粉笔是够用的,老师也是衣着光鲜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比他们接受了不知优秀多少倍的教育。每次想到这都感到有些心酸,我们是天生的幸运儿?命运怎么会如此的不公,多少人身在福中却不知福,多少人劳作一生为了自己或者下一代能够改变命运。

  而这一切,作为孩子的他们并不知道。我开始慌乱,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他们,又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接下来的十余天的生活。是要抱着高人一等的姿态去宣扬他们所不知的一切,还是怀着慈悲之心去怜悯?抑或者‘没心没肺’地和他们一起玩,最后成为他们人生的过客。。。。。我放弃了思索,不如让自己平静一点。

  也许一天的搬搬抬抬加舟车劳顿让大家累坏了,我们十点多就去休息了,也是,好好蓄力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吧!

  (七)黑炭人生

  湛江毒辣的阳光我们在来到的第一天就领略到了,那种夹杂着海风的湿热,热得让人不知所措。如果说广州是烤架的话,湛江就是蒸笼了吧。生活在农村的人,自然晒得比较黑,看到小孩子们也那么黑,不由疑惑道这是遗传的?还是不知多少次烈日下的奔跑造成的?也正因这样,即使我们没穿队服没开口,当地人就已经知道我们是外地人了(包括我在内的比较黑的队员就不是这样啦)。

  这么晒的阳光,在回去前就足以变成一块黑炭了。即使队长又一次次强调防晒的重要性,但是从来不在意这些细节的我选择阿姨说的那样,放弃了洁白地走在阳光下……还好的是我们下乡的这段时间雨水特别多,几乎每个本应是炽热午后都被乌云占领了。我们来的第一天有雨,一直到我们回去的那天也有雨,这些雨带走了多少酷热。

  相比于白天的高温,晚上总是特别的清凉。即使我们三个男生挤在一张课桌拼起来的床上,夜里也经常被冷醒。除此之外,我们三个男生还就枕头和睡姿的问题展开了多次深入探讨,结果大多无疾而终,不欢而散。。。。。

  (八)超人不会飞

  第二天,这应该是印象最深的一天了。

  早上,我们举行了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我们的三下乡活动,也是我们和学生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启动仪式结束之后就是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老师将进行自我介绍。虽然我教的是四年级和五年级,但是我对一到五年级的学生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因为我觉得学校就这么小,每天都会见面,还不如大家早点认识呢!

  当然,自我介绍也是一门艺术。我还是不希望学生们叫我老师,老师这称呼太神圣,而我又是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