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3毕业季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毕业季]冯家超 : 用自信闯“天下第一考”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冯家超:法政学院09法学班,曾获“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学校优秀社团干部;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以超出40分的高分顺利通过。

  司法考试因极低的通过率,号称“天下第一考”。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人数达40余万,想要通过司法考试,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者居之”。冯家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成为了其中的一位幸运者。

  自信是抵达目标的航向标

  冯家超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信。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了,并且复习到位,就需自信地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备考过程不免乏味枯燥,而他缓解备考压力的方法便是独自漫步,然后重拾心情,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既然选择了,就自信地去面对”,家超如是说。他认为,只有自信地去面对一件事情,才能更加坚定地把这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司法考试如此,学习更是如此。怀着坚定的信心,他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三等奖;积极组织策划社团活动获优秀社团干部称号;勤奋学习获得三年校奖学金。如今,自信如一的冯家超通过公务员考试,并通过了雷州法院的笔试和面试.

  自信是种权利,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不同的闪光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光点,自信地去珍藏并好好利用,足以促使你抵达目标。

  兴趣之路收获成长

  家超从小喜欢法律,或许是受父亲喜爱看法制节目的影响,耳目渲染,使他对法律知识充满着无限的热情与兴趣。冯家超说:“我从小就喜欢对法制节目里的案件审判进行分析,然后与家人讨论,彼此分享不同的看法。”潜移默化中,冯家超已悄然种下了法学情结。

  由于对法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高考完填报志愿时,冯家超坚定地选择了法学专业。他在大一时便加入了与法学专业相关的法政学院法学会,后凭出色的工作能力担任法学会的会长。发展自己兴趣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他与同学对时事热点或者法律案件审判进行讨论,彼此交流看法,博采众长。而他对案件辩证理性的分析常获同学的肯定。“我经常与师兄师姐交流,他们会分享他们备考的一些经验,也会向我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讲义和复习资料。”谈及恩师,他提到了法学专业的系主王焜老师。他敬重王焜老师急学生之所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复习条件,像慈母般宽容大度,给同学们解惑。得益于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与帮助,让冯家超可以在司法备考过程中,更加高效科学地进行复习。

  居里夫人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身边的人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父亲的熏陶、同学的肯定、师长的帮助,让冯家超在兴趣之路上,获益颇丰。

  目标使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

  每一个小目标,都将引导你走向人生的大目标。在家超看来,短期目标更加能够促成人的进步。无论是为自己定下的学生干部目标、奖学金目标、司法考试目标、还是就业目标,他都通过努力奋斗一一实现了。

  家超回忆道,“在我大二时,源于自己的兴趣,并想为以后就业开拓多一条路子,我通过自学,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虽然这个证书在今天看来似乎毫无意义,但这个学习过程让我不至于在大二里迷茫。它有它存在的意义,也是我所追求的意义”。家超认为,即使那个阶段里所实现的目标,对未来帮助不大,但它在那个阶段,已经达到了他想要的意义,至少会让自己所迈出的脚步变得更有力,不至于在那个时期毫无目标。

  家超的大学好友曾培秋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对自己未来很有想法和规划的人。从大一开始,他就有自己的既定目标和职业规划,并一直为之努力。”而家超认为:“大学是奋斗者的天堂,也是颓废者的天堂”。付出与收获永远是成正比的,在大学这样的平台里,大学生活完全由自己去演绎,精彩与否,决定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