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堪达
潘堪达,曾经是数计学院的篮球明星,现在是数计学院的考研尖子。曾经的他用高超的球技为数计学院赢得球场上的荣耀,现在的他用优异的考研成绩为数计学院赢得学术上的赞誉。
三会考研,誓考暨大
他是湛江本地人,但初识的大学却是广州的一所高校——广东商学院。曾经去广州、上广商是他的目标,高考志愿报的也是广州的大学,但由于家人的原因,最后他把志愿改了,“误打误撞”地进了湛师。
虽然人在湛师,依旧憧憬外面。
一次,在与辅导员全光华老师交谈中,他得知全老师也是从湛师出去,在华师读的研,回流湛师的。佩服之余,他也在想自己能像全老师一样吗?
在参加某位考研成功师姐的考研经验交流会时,他在想三年后,我能从一个坐在台下的听众,变成站在上面的汇报人吗?自始,有颗叫“考研“的种子深埋在他的心田里。
让种子发芽、抽发嫩叶的是08届的同是考上暨大的梁淑渝师姐。当得知梁师姐考研成功后,有心考研的他四处探听到梁师姐的联系方式后,经常给梁师姐打电话取经。而且每次打电话前,他都会列出这次要问的问题。正是梁师姐点明了方向,给他鼓励。
巧合的是,有幸参加大学生全国数学竞赛的他,去了华南理工大学比赛。正是亲身体会了华工的学术氛围坚定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的考研目标,誓考暨大,而且还是只录取6人的应用数学方向。
师友相伴,困知勉行
人生需要结交两种人,一为良师;一为益友。苦寂孤闷的考研路上,更需要这两种人,才能助考生承风破浪,一路高歌。
生性开朗、信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他,人缘不错。而正是这种好人缘于他的考研事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曾经是校篮球协会副会长的堪达师兄,认识了不少外院的也有志于考研的同学。他们有什么好的复习资料都会和他分享。在政治和英语方面,这些资料给了他不可忽视的帮助。
数学难啃,这是上过学的人的共识。只是一个人坐在桌旁,空想、枯想,大多数时候是毫无得益的,而且还浪费时间。所以,你需要和人交流讨论,也许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会让你迸发出灵感,难题不难。堪达师兄正是如此,经常就数学难题和舍友或研友讨论。解决不了了,再去请教老师。
老师的悉心解惑和同学的友好交流,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奋斗,师兄得以在不断克服学术困难的过程中求得真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慢慢地体会到考研不难。也许正是抱着这种困知勉行的态度,相比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研友,他才能一路奋发,直至考研成功。
会扎硬寨,就打呆仗
相比起备考复习,有人说考研成功的关键是心态。而堪达师兄直言,自己心态一直都放得比较正,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也会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备战时,堪达师兄还被拉去院的篮球队,为学院打了一场学校的院际赛。可见,师兄真的hold住了心态。心态好,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就看备考复习了。师兄的备考策略可以用“扎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来形容。
“扎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屡败屡战、最终胜利的不二法门,说的是面对强大的对手,首先要扎稳营寨,步步进逼,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和考研的博弈中,师兄正是靠着这种“呆”方法,攻城略地,慢慢地蚕食掉对方的阵地,最终赢得了胜利。
复习中,师兄真的严格按照大纲一步一步的把基本知识点弄清楚,复习时把所有的教科书都能一字一句地细读下去,而不投机取巧。所以当有些研友三两天就翻完一本书的时候,他才读了一半而已。当师兄向我展示他翻烂的书的时候,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忘不了,在吃完午饭后,那短短的半个多小时里,总有那么一个身影出现在教一的三楼楼梯口或旧区的田径场里,总有那么一段声音是在朗读政治、英语资料的。
他的“呆”方法,让很多人觉得“效率低”,可“低效率”偏偏起了大作用。所以愚公最后移走了山,而智者只能干瞪眼。
心怀感恩,一路阳光
师兄是个会把别人对他的好记心里的人。
记得当时我问了一句很浅显的:”师兄,你认为谁对你的考研帮助最大?“
师兄,先是皱了皱眉,然后这样回我,”没有最不最大,只是各个阶段都有这么一个人在激励着我。”从同宿舍的研友——运哥的帮忙分析难题,到论文指导老师像朋友一样和他交流考研的那些事儿,以及李院长的关怀与指导,再到总有那么多研友无私地和他分享复习资料……他和我说了很多的人名,从他的语气和表情,很容易看出那种发自内心的感谢!
心怀感恩的人,总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进而得到他们的帮助,从而并非康庄大道的人生路能一路伴着阳光,越走越好走。
潘堪达,才堪用,人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