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新闻文化网改版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区志滔:我的记者梦从这里启航

发布日期:2021-02-19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区志滔,湛江师范学院2001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湛江师院报》助理编辑、《湛师周讯》副主编,现为肇庆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民生新闻部副总监。

  “为什么选择应聘学生记者?”“当一名记者一直是我的理想。”十二年前, “面试官”黎老师与我的对话言犹在耳。十二年后,我作为一名记者已经在新闻一线打拼了八年,八年的记者生涯,我一直感恩于新闻中心对我的启蒙,感恩作为学生记者的那段经历。

  良师益友助我一路成长。忆起大学生活,我庆幸成为新闻中心的一名学生记者,因为那里有我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良师益友,他们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还记得与陈恕平部长在校道并肩而行,聆听他的教导,还记得李苹老师对比着手中的新闻图片指导我如何挑选,还记得林志英师姐拿着一份修改得密密麻麻的新闻稿,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写稿,还记得何敏辉师兄坐在电脑前一边运指如飞一边指导我编辑稿件……这里有学问深厚而又和譪可亲的良师,这里活跃着一群志存高远、才华出众的师兄、师姐和同学,他们引领我向着“记者梦”前行。

  老师专业的指导完成新闻实践的启蒙。“政治家办报”是李苹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的指导下,我这名“菜鸟”学生记者不但很快就掌握了撰稿、编辑、挑选新闻图片、排版等办报的整套流程和业务,更学会了如何策划主题新闻报道,引导舆论,懂得了如何适应现实的新闻生态。让我至今难忘的是,在李苹老师的指导下,第一次操作新闻舆论监督稿件,调查校内发生的一起涉嫌存在不正之风的事件。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大一新生,与监督对象正面接触的时候,面对对方的“刁难”,委屈的泪水在眼里直打转。我的采访虽然没有最终成稿进行公开报道,但是引起了学校有关方面的重视,事件最后得到妥善处理。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新闻的力量,更明白到“记者”的光环背后,也有辛酸和挑战,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需要更充分的准备。

  开放包容的环境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在新闻中心,老师给我们指导,替我们把关,然后将所有业务放手让我们去干,这样开放包容的环境让愿意投入,愿意付出的学生记者们有了更多施展才华、创新实干的机遇。2003年,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在湛师举行,会刊《大运快报》的采编任务也主要由我们这支“学生军”完成。这样一个盛会成了我们大展拳脚的新闻主战场,头顶烈日奔赴赛场采访,通宵熬夜撰写报道策划方案、编辑校对……那段日子,我们累并快乐着,一个个忙碌的场景见证着我们经受锤炼的过程,一期期被专家评价为大气、专业的《大运快报》,凝结了我们的心血,记录了我们的成长。

  当我离开校园,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面对一个个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比一些年轻的同行多了一分淡定和敏锐,面对压力和诱惑多了一分从容和坚定,这离不开四年学生记者的锤炼和积累。在湛师新闻中心成长的这段经历,让我的记者之路走得更加坚实,在湛师新闻网开通十周年之际,希望新闻中心的优良传统可以更好地传承,让更多的师弟师妹在那里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