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海与亚运火炬(左一为江海)
面对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压力,考研与求职两手抓是大学生毕业后找到理想工作的有效途径。早在2011年9月,为谋求一份理想职业,教科院08级学子江海抓住考研机遇,加入考研大军。顺利考上香港3所大学4个专业,分别是香港理工大学对外汉语专业、香港浸会大学教育学专业、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学专业以及香港教育学院中文教育专业,在教科院考研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他怀着更好地就业、战胜严峻就业压力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踏上了考研之路。回首这一过程,其中付出不少汗水。在做出考研的决定后,他便投入到考研的准备工作中。他先后对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生课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制度与政策进行对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申请香港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目标定位后,便是整理申请资料。我们知道,香港各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并不像大陆采取统一考试进行人才选拔的方式,而是通过更全面的对申请人过去的大学成绩和个人能力的评价来决定。他需要用全英文来撰写个人简历、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在写推荐信时,他得到了我校特聘教授李方教授和他实习所在小学教务处主任的帮助。一个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另一个从实践能力的角度进行推荐,形成合力,为申请加了不少分。
江海11月份就陆续递交了申请,只是等待结果的揭晓。与大陆的考研制度不一样,他这种“另类”的考研试,早在过去3年结束了。因为如果大陆考研的科目是政治、英语、专业课等等的话,那他的考研科目就是学校以及本科专业背景、本科课程成绩、外语能力、社会实践经验、个人能力、获奖情况。这与一试定终生不同,大学四年走过的痕迹,成为了一张“另类”的成绩单。因为港校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台考试机器。
然而,在众多港校中,学校和本科专业背景是首要考虑因素。我们学校是一间普通的师范类院校,优势远远不及“211”、“985”学校。再加上只处于中等水平的专业成绩、仅拿四级证书的英语水平让他在考研之路中也碰了不少钉子。
他笑言,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背景”与“课程成绩”是刚刚合格,“外语成绩”是“不合格”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令3所学校同时选择了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获奖情况”这优秀的三科。在大学四年时光了,他从班长到学生会干部,最后还站在了教科院学生会的第一线,担任学生会主席。这一路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组织领导能力,更是吸引了港校的眼球。而在社会实践方面,他先后到过广州市名小学东风西路小学实习、到过补习社听课甚至担任补习老师、到过湛江少林学校当辅导员、到过遂溪和化州参加三下乡支教等,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明了他的实力。在获奖情况上则是更胜一筹了,在校期间,他踊跃参加各类比赛,获得了许多证书,还成为“榜样湛师”2010年度风云学子之一。另外,针对港校看重的志愿者服务这一方面,他的优势更大,2010年,江海成为湛江高校首位广州亚运会城市志愿者,更顺利当选为“传说广州亚运特使”,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向外国来宾、市民游客和亚运冠军团讲解广州历史文化、宣传岭南文化。
江海的考研之路与一般学子仅仅通过考试的考研之路略有不同之处,他自称这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实现考研目标的。他告诉我们,考研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只要我们把握好大学剩余的时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通讯员/欧诗停 卢颖贤 编辑/闫蒙萌 陈春玲 发布/廖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