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1毕业学子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罗海鸥院长:用心做好服务地方教育发展这篇文章

发布日期:2011-06-07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湛师新闻网67日讯  62日上午,学校罗海鸥院长,与刘周堂、邵乐喜、李江凌副院长,带领院长办、规法处、教务处、科技处、教研院和教科院的主要负责人,一行12人先后前往湛江市教育局和湛江一中进行交流座谈,就湛江师资需求情况和对师范生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等问题,问需于地方教育。湛江教育局和湛江一中的主要领导骨干出席了座谈。座谈中双方直入主题,互换信息,坦诚倾谈。此行为学校与地方教育机构加深了解、增强联系、加强合作与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年崛起看湛江”,教育也要大发展    

   “我在教育局工作30年,师院院长带队前来调研,是头一回”,湛江教育局陈炎生局长微笑着说。“我局与师院,是一棵树上的两个枝桠,一条藤上的两个瓜,依靠和服务的紧密关系。我们共同来做好服务地方教育发展这篇文章。”陈局长指出,湛江市是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大市,人口777万,其中各类在校学生170万人。“我们以较少的经费办了全省最大规模的教育,”分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彭南玉副局长列举了一些数据补充说道,湛江市有普通中小学349所,高中学生20万,初中51万,小学75.4万人;幼儿园超过千所,18.6万在园儿童;职教学校(含中专和技校)74所,约15万人。  

“未来十年”,憧憬教育发展远景的陈局长目光炯然,“湛江教育要实现‘一个基本,两个跨越,建设一个高地’,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形成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跨越、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跨越,建设粤西教育高地。大型项目落户湛江,全市经济发展将进入黄金时期,‘五年崛起看湛江’,教育也要大发展!”  

学前教育:大有可为。 “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大,培养渠道少。如果87%的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全市每年就有11万儿童入园,三年就33万。按规定每班配置2名教师1名保育员的要求,学前教育师资的缺口是非常大的,而现有培养渠道少又使这种缺口显得尤为突出。”陈局长言谈之间透出了忧虑,“2013年入园率要达到85%,2015年达87%,改变幼儿园办学不规范、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状况,学前教育就要加快发展!”  

基础教育:巩固提高。  “义务教育要巩固提高,实现公平、均衡发展,主要是通过以镇为单位聚集办学,调整学校布局,减少学校数量,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资源配置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提倡特色化、多样化办学,做优做强。”彭副局长如是说。师资需求方面,小学师资的关键问题是水平的提高和结构性缺编。小学阶段学生规模渐将萎缩,师资需求已趋饱和,部分小学教师经过培训后可能要转到学前教育。初中阶段教师的结构性缺编情况比较突出,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缺教师,有的学科却超编。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层次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职教育:大力发展。  抓紧职教大发展的形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需合用的技能型人才。“我的想法与罗院长不谋而合”,陈局长指出,“发展中职教育,以地级市为主。湛江有全省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我们要依托现有存量,通过集聚办学,谋划建设占地15000亩的综合职教园区,除了开办职业教育,园区还将兼具科技研发、产业孵化功能。”    

     湛江职教专业齐全、学制灵活。“我们现有职教学校74所,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15所,有一批骨干专业。可以说,想学什么、想什么时候学、有没有钱都可以来。”彭南玉副局长介绍到,“目前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主要是量和质的问题。技能型、双师型教师缺口大,现有的培养力量不足,培养层次不高;专业硕士培养有很大需求。”  

    教师培养:强调职业思想和实际能力    

在这次走访座谈中,罗海鸥院长尤其细心地咨询了湛江教育局和湛江一中对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强化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培养。“师院在多年的教师培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粤西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