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场
湛师新闻网5月22日讯 以文学节为契机,为增强学术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不同形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术素养。由共青团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委员会主办、人文学院团委学术调研部协办的人文学院第二期“周末读书会”暨当代大学生重读红色经典之《青春之歌》研讨会昨晚在弘雷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人文学院熊家良院长、张德明老师和辅导员詹绍姬老师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詹绍姬老师主持,她对人文学院“周末读书会”做了介绍,强调“周末读书会”是人文学院今年精心策划的学生活动平台,旨在通过开展“周末读书会”,形成师生共读经典,共话文学艺术人生的良好氛围。“周末读书会”将定期举行,内涵丰富,涵盖文学类的、语言类、影视作品、教师技能等等的专题研讨,从而营造一个深具文化底蕴的学习氛围。“周末读书会”开局之初,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开展“当代大学生重读红色经典”系列活动,旨在并且通过对红色经典作品的研讨,提倡阅读的回归,让当代大学生在阅读中重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理想。
在自由研讨阶段里,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研讨气氛异常浓厚。通过对《青春之歌》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的形象、小人物的形象的分析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有些同学认为卢嘉川浪漫、江华朴实成熟以及女主人公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精神值得她们学习。还有的同学认为无论女性或男性都要追求自由,每个人都应享受自由和拥有天生的权利。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探讨了解到了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使读后受益匪浅。
随后,老师也纷纷加入同学们的讨论,熊家良院长首先以一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始了对《青春之歌》的探讨,熊院长主要以两个关键词来作为解读的切入点:第一是青春,《青春之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写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前进性,讲的就是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包括革命的知识分子和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奋斗青春;熊院长还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就长篇小说而言就有一些类以“青春”为名的作品?从而引发出了第二个关键词:革命。熊院长先表示革命与中国人是紧密相连的,五四之后,革命成了一面旗帜,而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有一股“拒绝革命、躲避崇高”的潮流,时间流转到当下,社会重新呼换革命精神。因此,在当下语境里,重读红色经典作品对知识分子社会良知的唤醒,对当代大学生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重新呼唤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最后,熊院长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表示这部作品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
紧接着张德明老师也对《青春之歌》进行了点评,张老师认为红色经典作品在50、60年代很流行,很多人排着队去购买来阅读。经典作品能超越时空,不管任何时代、阶级,都能适合。今天,在商业时代里我们重读红色经典来找回被物质所掩埋的理想主义显得尤其重要。还有他指导同学们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切入去理解《青春之歌》。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她们对《青春之歌》的异议和见解。然后熊家良院长、张德明老师以及詹绍姬老师一一为她们解开疑惑。这期的“周末读书会”在一片激烈的讨论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