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摘要──
学 校 党 建 工 作“五 加 强”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治校能力
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党委学习中心组的理论学习,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改革发展规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切实增强党委领导班子驾驭全局、决策谋划和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办学、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总揽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重点是要把好方向、抓好决策,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正确处理好“党委决策”与“校长负责”、“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充分发挥全委会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
加强二级党委、党总支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重要事项需经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探索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保障和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民主监督,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方式,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机制,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制度,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青年干部的使用和培养工作。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打造“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部门指导协调、二级党委(总支)书记直接负责、支部书记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优质党建、特色党建示范点和“师生党支部共建”工作,积极推行“教师党支部建在教学系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上”的组织设置,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积极稳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早启发引导、早教育培训、早考察发展、早发挥作用”党员发展思路,在大学生中积极推进“三项培养工程”:把优秀大学生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共产党员、把学生党员培养成优秀学生骨干,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着力做好在青年教工中培养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的覆盖面。
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保持先进性的内驱力,带头做好本职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走在群众前列,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