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创特色 重质量 建名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郭泽深校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日期:2008-10-28     编辑:dhx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具体内容,涵盖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灵魂。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且应该在核心实质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还能起到引领社会文化进步,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主导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作用。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的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肩负起文化育人、引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任.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其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精神成果,是一所大学明显的个性品格体现。大学的历史愈悠久,办学愈成功,大学的文化就愈成熟。它对内决定了大学组织及其成员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所大学自我统一的、相对确定的形象品格,并产生凝聚力;对外则形成社会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使大学在社会组织的汪洋大海中不被淹没,并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让人准确辨认识别,令人关注、认可、赞赏,并产生互动。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和传承的根本,大学可以没有大树,可以没有大楼,但却不可以没有大师,更不可以没有底蕴深厚、大气磅礴的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文化建设总体上保持着健康向上的发展方向。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以及国外各种思潮、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的涌入,我国社会呈现了多元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格局。多元社会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消极成分对大学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一段时期,我国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学精神失落,大学文化品位下降,大学同构同质倾向严重,价值取向偏差,“大学人”心浮气燥,急功近利,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等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以及“大学人”在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思潮、压力的诱惑与驱使下,出现的价值判断、选择中出现了困惑、迷失与偏颇。30年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一样,需要一个在多元的价值价值观影响中起主导、支配核心地位的价值体系来引领,形成一元主导多样共生的大学文化价值取向,引领大学文化的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在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办学的方向与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目标指引;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规范的道德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弘扬起时代主旋律,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