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创特色 重质量 建名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胡克伟副书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师德建设

发布日期:2008-11-18     编辑:dhx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转型期,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指导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师德建设的基本精神

前不久,我在湛师“燕岭雷阳”网站上看到一遍题为《一位大学讲师去世引发的思考》的文章,非常感人。上海交大一名普通的教师叫晏才宏,不幸因肺癌去世,终年57岁。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普通教师的去世震撼了交大、也震撼了上海,在三天时间内上海交大BBS网上出现了一千多篇来自学生的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晏老师头上没有什么光环,甚至连副教授也不是,但他却赢得了一位党员教师的最高荣誉——学生的爱戴。多年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磨练出一套真功夫,学生们称赞他在教学上有“三绝”:一绝是声音宏量、语言优美、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听他的课,简直象欣赏音乐一样;二绝是板书画图漂亮、字迹工整,把复杂的电路图画得干净利落,让人一目了然,如同一幅艺术品;三绝是上课不拿教材和手稿,但讲课的知识渊博,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上课充满激情,从头到尾扣人心弦,就象一部精彩的电影。他的电路分析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大家深有感触的说:晏老师心中装着学生,他是用“心”在教学。

晏老师以师德的高尚,这个高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这种精神实际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用这种精神指导师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教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生为本,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腔爱心去关怀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教育学生,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会严于律己,端正教风,踏实工作,敬业奉献,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把学生的成就视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晏老师不仅书教得好,而且不为名不为利,把大量业余时间用在辅导学生学习上,他身边经常围着一群不时提问的学生,有时太晚了赶不上班车回家就索性留在招待所,后来他干脆贷款在学校附近买了新房,专门辟出一室,挂上小黑板,作为临时辅导学生的房间。由于他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很少发表学术论文,因而连副教授也没评上,况且他认为发表学术论文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决不能为了评职称而拼凑论文,这种崇高的境界是常人难以理解也难以做到的。有的人为了评职称把主要精力放在论文和专著上,教学工作则得过且过,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有意见。古人常讲的“传道、授业、解惑”本应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而在一些教师眼里却成了副业。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具有晏老师那种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和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师德建设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