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弘一大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一文,见有关印光“惜福”的一段话,小有感触。
其中说到:“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一九二四年,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及人言之。”
两年前的此际,02级毕业,我在博客上写了《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说给即将离校的同学们》,说及日本人的手套换一只,打印纸两面用,肥皂斜立在肥皂盒里,用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加水50毫升1分钟把水煮开3分钟后熄火利用余热3分钟共7分钟把鸡蛋煮熟等“小事”——其媒体经常举办如“看明星如何用1万日元过1个月”(1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50元,日本人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0元人民币,所以就是用平均工资的二十八分之一过一个月)等“抠门大赛”,吸引普通观众参加——那意思十分简单:不能随便扔东西。看到毕业时大堆的水桶、枕头、书籍、衣服成车的被扫垃圾的拖走,我很心疼。而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往往找不到房子来收拢这些可以下放给贫困生使用的东西,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
我们都是普通人的孩子,我们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挣钱不容易。我们比日本人生活水准差得多,我们的不少同学到毕业还交不起学费,我们新闻系还有吃不饱肚子的同学——四年前的元旦,在我们系代过课的前武汉大学新闻系的创始人樊凡教授寄来了手写的长信,告诉我有几位同学吃不饱,他惦记着,叫我注意,我很是为自己的失职惭愧。
这不仅是多行善事、节省几元钱,而是养成一种生活态度,滋润我们认真、细致、友善、互助的心灵。汶川地震后地重建需要节约,我们自己心灵的完整和健康需要节约,整个人类的“健康”也需要节约。
上月校乒乓球赛单打取消,图书馆限电,皆为限制用电之故。据了解,因为种种原因,我校的用电已经呈现危机,而炎夏即将来临,负荷必然增加,特上网搜索并总结节点方法若干,献与广大师生——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