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强校育英才 科学发展建优校
——改革开放30周年湛江师范学院发展历程掠影
中国教育报12月2日第三版报道 在中国南海之滨的区域中心城市湛江,改革开放大潮托起一所具有370多年办学历史、100余年师范教育积淀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湛江师范学院。30年来,学校立足粤西、贡献广东,矢志推进教育改革,走出了一条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强校、建设优质师范院校的科学发展之路。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浩阔发展进程中,绘出了“世纪学府、钟灵毓秀,百年师范、人文昌明”的时代画卷。
追求卓越:革故鼎新谋发展
湛江师院在30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追求卓越,用先进办学理念引领发展,用科学战略规划开拓前行,用创造性成就表明自身在远离经济文化中心办优质高等教育的可能和存在。
湛江师院举办高等教育的足迹始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以湛江地区师范学校为基础改建成雷州师范专科学校,是当时被批准恢复和增设的广东省7所普通高等学校之一。此后30年来,学校历届领导班子肩负使命,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励精图治,领导学校不断实现跨越发展:1978-1992年为高师教育发轫时期,进入全国和全省先进师专行列,完成师专到师院的办学转型;1993-2000年为合格师院建设时期,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1-2007年为质量特色发展时期,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起进入评估后优秀时期,全面建设鲜明办学特色的优质师范院校。
湛江师院30年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植根于学校内部强烈的革故鼎新意志和卓越办学理念,体现为历任治校者提倡的“雄甸南国、兴学育才,昌明博大、士气云蒸”的办学理想追求。雷州师专成立初期,校舍残破,队伍参差,百废待兴。先后两任校长杨家盛和梁劲主政期间,确立“改革、充实、提高、发展”的办学方针,富有远见地提出“走在全省师专前列”、“力争升格为师院”的发展战略构想。师生员工众志成城,披荆斩棘,戮力推进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用心营造“重教、勤奋、求实、开拓”的学风,培育“教书育人、从严治学、从严治教”的教风。短短15年间,学校办学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师专”,1991年荣获“广东高校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1991年12月30日升格更名为湛江师院,次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办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东风唤醒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科教兴国战略拉开了中国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序幕。作为湛江师院升格后的首任校长,“善于学习、思考和创造”的李运生同志在校党委的支持下,确立了“跳一跳,摘果子”的“跳跃式”发展理念;推行以普通高等师范教育为主体,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突出师范性,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四个规划”和“四重”建设。经过8年“上水平,创特色,增效益”的艰苦建设,湛江师院“闯出师范教育发展新路子”。同升格初期相比,在校普通生由1800人增加到6500多人,专任教师由201名增加到390多人,校园面积由272亩发展到563亩,校舍面积由8万发展到20多万平方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全国高校推广。1999年成为“广东省文明单位”。2000年成为全国首家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一举奠定本科办学格局,“以创造性成就表明了自身的存在”,成为当时广东省重点支持发展的六所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