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天都过惯安逸的、无忧无虑的高校生活的大学生们,在徜佯嬉玩于校道的那一刻,你的目光是否曾掠过那湛师的角落?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每天都在我们还在熟睡的时候就已经奋斗在他们工作岗位的“晨曦工作者”。今期《湛师人物》带你们走访湛师的边缘人物,让我们领略用双手创建生活的风采……
本期策划:邓海婷 潘佳佳
在湛师的工地附近,门前杂草丛生的破落小棚里,生活着一群群在我们眼里看来是如此不起眼的人,或许在匆匆的赶路步伐之中、或许在嬉戏玩乐的快乐中,我们不曾把目光停留在那洒满灰尘的一角,更未曾回眸那沾着灰尘的脸…….
在无意的一次,看到学校工地上下班休息的民工给我的一抹微笑,是如此的朴素、真诚,我的心在那一刻被轻轻地震了一下。作为记者的我,我有责任把这一抹微笑带给你们,于是,我走访了民工宿舍,希望用我笔下的文字把这微笑凝结起来。
在众多的民工中,我采访了一位来自重庆的老伯。老伯五十多岁了,皮肤干燥而黝黑,操一口不太流利的夹着乡音的普通话。见到记者要采访他,他笑着不好意思地拍拍身上的灰尘,忙着弄干净一块木板给我们坐。我扫视一下他们的宿舍,木屋里很暗,一排排木床上堆满了衣服。采访过程中一直有一些民工好奇到看着我们,偶尔插上一两句话。老伯从重庆来湛江工作已经三个多月了,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出来工作了,当过兵,修过铁路,现在做建筑,都是忙碌的一生。湛江离家很远,最少都要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可以和家人相聚。平时想家的时候就通过电话联系,不过也不敢多打,怕家里话费贵。老伯说到家里已经安装上电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幸福满足的笑容。在我们如此“现代化”的大学生中,或许这已经是久遗的笑容了。
老伯说他们这些民工早上四五点就要开始工作了,一直到傍晚六点多做完才可以下班,未完成任务的晚上也要加班。只有下雨的天气不用上班,其他任何天气都不得误工。在湛江,最害怕的是现在夏天如此炎热的天气,每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汗水从进入工地那一刻起就没停流过。老伯说自己在辛苦时也会羡慕那些有钱人的生活,可是自己没那么好的命,所以也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只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生活,带给家人幸福。看到家里的生活状况一天好过一天,老伯干起工作来比谁都有劲!人生总是充满崎岖的,自己能有今天一颗如此“硬朗”的心,都是得益于年轻时那颗肯熬的“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五十多岁的老伯感叹说,自己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没读过多少书,一生都是靠劳力颠簸着走过来的,所以深感知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更不想自己的下一代也象自己那样辛苦。家里的三个孩子虽然现在已经出来工作了,但最起码也有高中毕业,有自己的工作了,这是令老伯最欣慰的事。老伯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明显看到他眼里闪烁的泪光,男子纵有千般硬,可是家人的一点一滴是最能牵扯每一个人的心的。贫富对于一个父亲对子女的爱是没有差别的,现在每天看到来来回回的大学生,自己就象看到自己的儿女一样。坐在老伯身边的我,被深深地感动着,我也想到我的父亲,天下父亲的爱一样都“深”。而现在,老伯带给我对父亲更深一层的认识。我希望所有读过此篇文章的读者们都会象我一样,在心底对老伯一颗平凡的慈父心致上你最深的敬意,同时也别忘了在下一年的父亲节给父亲一个电话,即使只为了说一声:“爸爸,父亲节快乐!”
短暂的采访很快就要结束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