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热点关注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残忍忘恩灭师门,到底是谁的错

发布日期:2008-11-03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新闻中心记者   李燕妮

 

10·28”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弑师案,当中的隐患我们有目共睹。怎“悲哀”两字了得!校园是个特殊的场所,本身是个教育培养人才的地方。发生如此悲剧值得我们认真反思。22岁的付成励很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被抓后仍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却仍无悔意。

 

其实这类似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灭门的入屋抢劫案,屋里的六个人全部遇害,其中有四个人是小孩子,另外有一位是老太太,还有中年妇女。最令人心惊而且愤恨的是歹徒是男屋主曾经救助过的青年。这位歹徒受恩人救助已多年,且恩人的一家待他不薄;一位小青年为了偷走奶奶的50元,竟把一直养她育她的老奶奶杀掉;一位年轻有为的大学生走在路上,竟被在街上游荡的几位小学生用刀砍死,且大学生与他们是陌生,就因为这一团人其中的一位心情不好;再有震惊校园以及社会的“马家爵事件”。

 

……年轻灵魂陨落呼吁关注青年心理。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起跑者,而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当青少年犯罪成为全球社会问题的时候,我国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职能化的趋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张黎群指出,在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急增到70%以上,至今且居高不下。犯罪有多种类型,依次排列: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等,其中主要是盗窃和抢劫。

 

青少年的特征:情绪内容丰富、情感反映强烈、鲜明;情感有时脱出理智的驾驭。感情用事;情绪激惹性高,容易产生激情;情绪不稳定,波动性大,有走极端的倾向;情感的“连动性”。如发生在金华某中学,由于母亲在学习方面给了太大的压力,亲手杀死母亲,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实际上表现了青少年缺乏权衡得失的能力所造成的结果。

 

另外,家庭结构不健全,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要原因。广东省少管所的少年犯中,单亲家庭的占了1/3 。前不久浙江破获了一个少年盗窃团伙,13人中有12个来自单亲家庭。广东一所体育学校乒乓球队的尖子,夺得全省女子乒乓球单打亚军,初二时被选入省队集训,前程似锦。92年,父母离婚,在坏孩子的影响下开始吸毒,八年间吸掉70万元,六次被强行戒毒。      

 

 ……,这到底是谁的错?


  
家庭、学校还是社会?该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长跑多久呢?我想,这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是防止青少年犯罪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希望社会各界一起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案例,关注现代青年的思想和心理,更加关爱生命,杜绝类似恶性事件的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