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何海婷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甘冒风险,奔走在新闻的最前沿,用客观报道揭露事实的真相;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深入生活的最底层,将目光投向小人物和小事件,展示百姓的苦乐悲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新闻事业,用手中的笔杆捍卫着道义和责任。他们的名字,叫“记者”。
从小,我就对记者这一职业怀着深深的敬意……
2007年,刚进大学的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记者。虽然这只是校园记者。
一年后的今天,我已是师姐,成了“老记”。
还记得第一次会议采访,我小心翼翼地跟在师姐后面,不敢说一句话,只是全神贯注地听讲,记下会议的内容,生怕漏下一句话,错过一个细节。
还记得第一次进行人物专访,我提前一周便着手准备,搜集了大量资料,深入了解人物及其背景。在采访中,我不卑不亢,表达流畅,还有最后稿件的撰写,都赢得了老师和师姐的肯定。
还记得第一次外出采访报道,独自一人跟随着对我来说原很陌生的团队,到了南沙守备部队的营区。活动过程中,我细心观察,努力挖掘新闻点,洞悉活动的本质意义,不仅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也因此结交到了很多朋友。这一次,我踏出了校园记者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
……
在大学的校园里,我的很多“第一次”都是新闻中心给予的。在这里,我一步步地成长,一点点地进步。回首这一年走过的路,或深或浅的脚印下,深埋着的是那或苦或甜的的记忆,是值得我一生回味的记忆。
很多人说,记者是份很压抑自己情感的工作。当我成为一名记者后,才觉得其实不然。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批批记者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前线。他们深入灾区,和灾民们一起对抗灾难。记者透过他们敏锐的视角,用他们的笔满怀深情地写下一篇篇动情的、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报道。还有电视上的新闻记者,当他们在镜头前情不自禁地、哽咽地向观众报道灾区情况时,我想,此时此刻没有人会怀疑他们的专业素质。因为在他们身上,人性得到了最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