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新闻人家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莫翘媚:选择了,就应风雨兼程

发布日期:2009-06-29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加入学校新闻中心做一名记者也将近大半年,战战兢兢的记者生涯,付出了不少,收获也颇多。譬如,我深刻地理解如何才能够做好一个记者;譬如,我能体会初进中心时,师姐的那番肺腑之言……

 

首先,要做记者当然要对记者采访报道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事情的最大动力。可以这样说吧,当初排长龙、考试、面试地过五关,斩六将的都是满怀对写作、对采访、对报道的浓厚兴趣,而投入来这项非功利性的工作来。没有兴趣,谁也不会没事找事地跑上跑下,撰稿修改地去忙。

 

其次是要坚持下去的耐力和责任感。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做一名记者并没有太多的光环、利益。靠的是自己的热爱与责任感,做记者其实是件枯燥的工作,忙着听讲座、听会议,三两个小时耗去还得对着电脑端坐许久,一点一点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继而反复核对、修改,注意用辞、细节,丝毫容不得马虎。

 

不能套文硬搬收集来的资料,那时对新闻人物、事件的不尊重,而且会显得死板无趣,让读者厌烦;也不能慢吞吞地悠哉拼写出长篇大论,要是那样,怎跟得上新闻更新的需要。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发稿又不出状况,这个任务看起来是困难重重,难以企及,不过却又是做好记者的必须。而新闻中心呢,正是靠着一大批这样孜孜不倦的记者每日出炉最新快报。有些记者课程多,时间少,除完成学习本职任务外,牺牲周末时间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关注新闻。

 

所以呢,如果没有足够的牺牲精神,做记者免谈。

 

再次,做好一个记者需要一颗能经受打击的心。辛辛苦苦酝酿出来的稿件可能会石沉大海,忙前忙后新闻刊发可能出招点非议等,在学习做一名记者的过程中,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而为了做得更好,我们需要给自己打磨一颗坚实的心。除了认真对待每篇新闻稿,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价值观,让它尽可能地丰满一点呢,不那么狭隘。在图书馆里,我会抽出时间看大量的人物专访、深度报道、采访学的书籍,唯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机遇来临时不心虚,才能水到渠成地讲内藏厚积后薄发。

 

半年来对待稿件,我会在发稿前后对写过的稿件作出多次修改。偶尔地那么一两次反复拟稿修改是件惬意的事,但每篇稿件都坚持多次审阅修正,确实是有点烦心伤脑的。有时写人物采访,被采访者对稿件要求严格,多次改稿未能达到要求,真有种被掏空的感觉。毕竟不是个渊博老到的大师,甚至只是个稚气未脱的新手。为求更好,真是挖心掏肺地苦思冥想了。可还是唯恐自己做事不到位,紧张不安地前行,看许许多多的书报,用心去感悟、思考,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储备,以期能充当一个引导受众的好角色。

 

做好一个记者,仅仅是写好搞是不够的,还得把融洽伙伴、交流双赢的心调动起来。去和别的记者谈心交流,分享做记者的乐趣,互相鼓励;和别的记者合作行动,发挥各人所长,保证了稿件的质量,共同进步。这期间,心与心的碰撞,灵魂和灵魂的交流,会收获无可比拟的喜悦。

 

既然选择了前方,哪怕遥远,亦风雨兼程。同样地,既然选择了记者,哪怕苦累,亦无怨无悔。

 

(新闻中心  记者/莫翘媚  编辑/廖江龙 发布/罗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