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燕岭时评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燕岭时评 >> 正文

最新新闻

燕岭时评:谈大学需要经营

本报评论员

发布日期:2005-06-16     作者:本报评论员      编辑:dhx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郭泽深校长在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全面地总结了六年来学校改革发展的成绩,“提高经营大学的能力,为学校发展构建新的平台”是其中之一。这是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经营大学”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经营”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筹划并管理(企业)”,泛指“计划与组织”。从定义上看,是经济管理学范畴上的概念,其本质就是管理。“经营大学”就是大学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一种内在需求。大学经营是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结合大学培养人才的中心使命和大学多元功能的大学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创新,也是一种高校管理模式的创新。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是包括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水平及学术地位等方面在内的综合实力的竞争,竞争致胜的实质就是运用管理手段运用有限的资源获得组织利益的最大价值。在办学条件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价值提升来自大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大学虽然不是企业,但大学需要“经营”。

 

我校在“经营大学”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的实践,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重构学校的理念系统和标识系统,有计划地营造和传播学校的办学形象,这是从宏观的层次对学校的发展进行整体的筹划。如学校提出了建设新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战略构想,并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确立和调整新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策略、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形成了新的办学思想体系,对学校的标识系统进行全面的现代设计、完善;二是精心策划、精心组织重大活动,大力增进学校价值。成功筹划申办并协办好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有力促进了学校内外办学环境的改善,营销了学校形象;成功组织和举办纪念雷阳书院368周年暨湛江师范学院师范教育100周年庆典活动,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牌价值;开展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重质量守信誉公众满意学校等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这一系列重大的举措,都是精心“经营大学”的标志性成果。三是优化学校办学资源,推进学校内部重大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增强学校的竞争力。这是从微观的层次对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与调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大学管理水平。如学校设立二级学院建制,完善二级管理体系;改革干部和人事制度;调整和改造专业结构;推行物业管理改革,加强对校有资产的管理;改革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为了控制管理成本、提高教育水平、管理水平和效益而不断地进行的“大学经营”。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整体品牌价值显著提升,在不断增进学校对社区的服务与贡献的同时,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经营大学”是大学管理的新策略和新理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有待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去发展和创新。虽然我校在“经营大学”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还需要每一个管理者在学校的管理中不断增强经营意识,懂得经营并且善于经营。这样,“自强不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湛师人,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湛江师范学院经营得更好,建设新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必将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