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4月25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对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办学、青年学生成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
4月26日,教育部专门召开党组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当天,省教育厅也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进行专题学习;4月27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就做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有关工作作出部署。我们一定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提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与师生面对面谈心并发表重要讲话,日前还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是对教育系统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讲话精神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师生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大学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
校内各级党组织、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入系统学、及时跟进学、全面思考学,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目标奋力前行,善用习近平总书记教给的方法开拓进取,推进学校办学事业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谱写新篇章、展现新作为。
二、深入学习贯彻,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校各级党组织、各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作出专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学习成效。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注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青年师生的思想实际,认真设计方案,系统科学规划,强化日常指导,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二)及时开展学习研讨。各单位要迅速组织开展学习研讨,以党委会、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培训研修、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广大师生主动开展体系式学习、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让学习讲话精神在全校形成规模、形成声势、掀起热潮。特别是在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学工战线要采取丰富的形式学习研讨,引导青年大学生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三)广泛做好宣传研究。各级党组织要多角度、多渠道加大宣传阐释力度,学校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阐释活动;学校宣传部门要用富有时代特色和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鲜活方式做好宣传,形成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态势,营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良好氛围。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意志和行动。
三、做到融会贯通,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一)加强党对办学事业的全面领导
一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改进学风和工作作风,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校之大者”、“生之大者”,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要落实管党治校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履行好管党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要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健全支部考核评估制度,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打通意识形态工作在基层的“最后一米”,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二)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一要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党委对思政课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把“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作为衡量思政课建设标准。发挥马院在专业团队、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在“建体系、搭平台、顺机制”上下功夫,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为推进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岭师贡献。
二要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加强学校育人资源统筹和整合,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聚焦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提升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用水平。强化“大思政”工作理念,把“培根工程”打造成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样板工程。
三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等重点优势学科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为粤西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三)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一要构筑新时代岭师人精神谱系。我校是省教育厅开展“寻百年建党路 探红色校园根”主题宣传活动重点推荐的三所高校之一,要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扎根粤西大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校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将校史新馆的规划建设提上重要日程,持续推动大型原创历史情景剧《南路先驱》公演,策划举办黄学增事迹展,创新方式讲好谭平山、黄学增、唐才猷等红色校史人物故事,构筑学校红色“精神谱系”,总结提炼岭师人精神,全面提升岭师文化软实力。
二要厚植师生爱国情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推进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三要打造思政特色品牌。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系统实施推进“培根工程”“铸魂岭南”“标杆岭南”等思政育人品牌建设,持续打造一批优质思政精品项目,形成思政育人集成效应。深入开展“学习、研究、宣传、弘扬”红色校史人物学习传承活动,推动学校红色基因融入课堂、融入教材、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师生实践,使其成为广大师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源头活水”。
(四)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坚持“两代师德”一起抓。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我们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涵养德行、铸牢师魂、润己泽人,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真正成为“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二要建设高素质优秀教师队伍。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完善教师分层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荣誉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五)促进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学校改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坚持扎根岭南大地办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全面落实“两性两学”办学定位,深化“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思路,落实学校“1+1+2”工作部署,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在助力广东和湛江教育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作出岭师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