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3月21日,体科院在体育馆会议室举行“书记、院长第一堂思政课”。体科院党委庞景才书记、王海涛副院长(主持)分别以“高校三全育人” 和“新时代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专业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与体科院全体主要学生干部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王海涛介绍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体育的论述,强调体育专业大学生要认真研究如何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建设好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重点介绍了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困境: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体育文化认知不足、对体育课重视不够、课外体育课锻炼活动开展不足、传统体育文化弘扬以及硬件条件有待提升等。
王海涛提出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四个措施。一是优化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学生人文底蕴;二是强化课外锻炼与全民健身生活化建设;三是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四是推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等硬件建设。强调文化学习与体育健康共同发展,发挥文化传承的力量,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文化乐趣。
体育专业学生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同学,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宣传工作,使学生体测优良率连年提升,让体育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
庞景才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讲起,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成功的重要原因。而中国成功的原因完美诠释了“三全育人”的内涵: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要提供教师全员育人的氛围,并建议和教导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提升思政课实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相结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庞景才认为,制定合理的“三全育人”的实施策略尤为重要:一、构人文育人氛围,创立德树人典型;二、培育奉献精神,立坚定信仰为先;三、重视人才资源,做时代的接班人;四、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五、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庞景才还提到体育人对“三全育人”有独特优势——体育教育有利于修身立德,体育精神有利于铸魂于人,体育的娱乐属性有利于激发热情。
庞景才认为,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是立足于当前社会的新发展需求,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与发展格局,可以加快提升高校人才质量与教学水平,不仅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且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本次课程对体育科学学院的学生提出了成为担当社会责任感的时代青年的任务,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利用自身专业能力为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学院党委书记庞景才授课
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王海涛授课
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