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疫情防控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新花城]岭南师院杨健:心理疏导共战疫,一线守护展担当_

发布日期:2022-05-12     来源:新花城     作者:新花城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黄思捷 李云蔚      编辑:林家燕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原标题链接:岭南师院杨健:心理疏导共战疫,一线守护展担当

“该同志既是英勇无畏、默默无闻的‘逆行者’,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者’,更是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守护者’。”近日,岭南师范学院收到一份特殊的感谢信,中共雷州市委、雷州市政府在感谢信中对岭师教师杨健勇于担当、不畏艰辛、逆行“疫”线的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肯定。

“由于长时间的隔离,隔离人员的负面情绪慢慢积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就会加重抑郁,对隔离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雷州疫情自四月爆发以来,防疫人员和隔离人员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承受着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岭南师范学院积极响应湛江市委、市政府号召,派出湛江市心理危机干预队队员、学校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师党员杨健博士驰援雷州,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定心丸”。

“临危受命”而不辱使命

4月9日晚8时许,杨健接到组织委派,来不及做准备,便跟随湛江市卫生健康委人员紧急赶赴雷州疫情防控区,参与雷州维也纳酒店防疫隔离点的心理援助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抗疫一线的工作。

杨健同当地医务人员开始了连续九天的奋战,一起对隔离人员和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的焦虑程度、抑郁倾向和睡眠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心理评估。

对于隔离点内没有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部分隔离人员,也一一通过电话协助他们完成心理评估问卷填写。根据心理评估问卷结果,隔离人员和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出现了因与家人暂时分离而焦虑、因不适应新环境而失眠、因长时间隔离而出现躯体化症状、因不理解隔离工作而情绪激动等问题。杨健主动联系、积极沟通,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

“让他们能够保持心情愉快,这是我们的工作的目标。”杨健如是说。

“当时听到有图书提供就很开心,因为隔离挺长时间了,孩子也有点闷不住了。拿到图书之后孩子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真是太感谢了。”带着孩子一起隔离的庄女士说。在隔离点内,有三个家庭带着他们的孩子隔离。当听到有儿童读物可提供时,他们都争相领取。

小小的绘本给小朋友带来了快乐,让杨健心里也感到温暖。

投身公益,服务群众

“我参加基层服务已有8年了,我觉得参加基层服务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也充实了自身。”作为湛江市心理危机干预队的一员,杨健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在广东省各地开展了多场心理援助活动及讲座,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市民及时给予心理援助。

2021年,杨健开展了一场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服务对象为死难者的家人、同学、老师等。与一般的心理咨询不同,灾难后的心理援助对于援助者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所要做的工作也绝非安慰援助对象“想开点”那么简单。如何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帮助援助对象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是杨健作为一名援助者必须迈过的“坎”。

“当时是对援助对象进行状态评估,了解他们的情绪、认知、行为,注意他们的躯体反应有没有异常等等,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援助工作。”在杨健用心用情的关爱下,援助对象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有效的舒缓,回归正常生活。

在开展公益服务的过程中,杨健对自己的角色身份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在我们几位老师的影响带领下,学生们在校期间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在实践中活学活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杨健说,“我们是公民,建设和谐美好社会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我们是教师,既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厚德行,做学生为学、为人、为师的大先生。”

党建引领,为抗疫输入“心”力量

面对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调动师生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志愿服务。2020年出现疫情以来,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心理学专业教师及多名优秀校友,组成了首批心理援助志愿者,面向全社会开通岭南师范学院心理援助网络服务平台,并迅速与湛江市教育局合作,面对中小学师生及家长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岭南师范学院成为粤西第一所开通心理援助服务的高校,也是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面向社会开通心理辅导服务的20所高校之一。

该院六名心理学教师参与湛江市教育局联合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省心理学会儿童、青少年心理援助专业委员会组织的6个应对疫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视频录制。郑荣双教授的《幸福DNA彩绘曼陀罗与心理压力纾解》、杨慧芳副教授的《疫情恐慌下的身心调适》、陈秀芹副教授的《感恩:幸福的强化剂》和李继波副教授的《观察呼吸平和心态》等视频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出针对性的阐释和建议,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疏导做了大量工作。

教育科学学院还陆续与湛江市公安局、驻湛92057部队、市市场监管局、市霞山区消防大队展开了合作关系,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取得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