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报道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宣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岭师新闻网推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全面总结梳理近五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成果,深入总结学校在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成效,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意志力量,奋力推进立德树人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新的岭师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地理科学学院老师陈碧珊在课堂上授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正是这百年大计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的品德与形象、奉献与担当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环境。作为一名“园丁”,地理科学学院陈碧珊老师在从事教学工作 “七年之痒”后,依旧保持着初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始终如一。
“三尺讲台上,八年多的教职生涯,我迷茫又自愈,品尝到了酸、甜、苦、辣;我努力且乐观,收获了理想、快乐和感动;我学习又分享,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同事们的认可和学生的爱戴……”陈碧珊老师如是回忆她执教八年的教师生涯,心中荡漾起无与伦比的自豪,“我深知身上承担着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从我踏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始终坚持‘勤教力学、立己树人’的教学理念,将其贯彻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心里秉持着‘守教师初心,担育人使命’的坚定信念,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竭诚奉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把培养有作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扎实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入职以来,陈碧珊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最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学院的工作安排,超额完成院系布置的教学任务。同时与教师团队合力建设,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尤其在教学初年,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任教师仅有七、八名,担在教师们肩上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一学期之中,每位教师往往要承担3-4门课程。而一周20多节新课的教学任务,大多时候需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来填充教学工作,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她的座右铭。除了在课前下足功夫备课,不断琢磨推敲已完成的教学内容外,她还需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收集新的教学材料和案例,激发教育的内在潜能,努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最大化,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她一方面不断学习和钻研现代教学理论,努力探索新时期新时代教学模式,不断满足飞速更新的教学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提高教书育人的深度;另一方面,她要求自己在教学技能手段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她表示,作为教师保持“职业青春”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不断进取,终身学习”。她心中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希冀,敬重学问、严于律己、关爱学生,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贯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理念,陈碧珊老师高度重视实践与课堂结合,积极参加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先后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秉持“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的坚定信念,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个人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因此,她在教改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持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学促进师项目1项;获得校级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2篇,参编教材、著作2部。
醉心科研,争取创造更多成果。陈碧珊老师深知作为教育事业的主力军,要推动教学深入发展,成为一名新时代好老师,就要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尽展个人的才华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科研工作,才能将科研成果应用到课程教学中,课程建设才能与时俱进。她为了克服地理科学专业科研平台低,学科基础薄弱等困难,利用寒暑假时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等不同级别的基金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启动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校级博士人才引进项目等项目的资助。同时,她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10多篇。科研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克服瓶颈,开拓新思路,突破自我是陈碧珊老师科研之路的“法宝”。一山更比一山高,她表示会继续遵循教育和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律,把自己培养成一位有理想、有追求、有扎实功底的老师。
传承良好师德师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师道’、‘信其道’,用我的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他们的心田,传授他们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是我不变的教学之道。”陈碧珊说。
陈碧珊深刻认识到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她不仅结合自身经历传授经验给学生,更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为示范,做好学生的表率,把争当一名有仁爱之心的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作为目标。在担任学生班主任期间,陈碧珊积极响应教育教学理念及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帮助贫困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尊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信息,解学生燃眉之急;倾听、赞赏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授人以鱼,更授之以渔。陈碧珊老师坚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她一方面积极参与学生毕业论文、教育实习、野外实践等环节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项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科研导师、学科竞赛导师工作中,她指导学生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完成了“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指导学生获得校级挑战杯比赛三等奖2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等等。作为考研导师,陈碧珊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备战,鼓舞带动学生进行深造,先后指导学生成功考取研究生近30人,让越来越多的地理学子到更高的学术殿堂深造学习。
砥砺践行服务精神,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陈碧珊近五年来先后担任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学院党委委员等职务。她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做好服务工作,为学院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期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出色地完成支部各项党建工作任务,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全体教工党员统一思想和行动,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带领支部先后获得学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服务学院,服务教育事业是她前进的指引。正因为秉持如此积极上进的态度,她先后被授予学校“第七届师德标兵”、“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及湛江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并在全省公办本科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系主任工作中,她积极落实教学任务、培育师资队伍,加强教研室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教研氛围。任教以来虽已获得许多成绩,但她认为地理科学专业的未来是无比光明的,将其做强做大还任重道远。
“作为青年教师,要甘做人梯,要甘做铺路石。”八年多时光,从年轻教师到专业负责人,陈碧珊老师不仅见证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更在潜心育人的过程中成就了更好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她决心,将继续以崭新的姿态站在高校教育的第一线,一如既往地勤奋耕耘,拼搏进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

地理科学学院老师陈碧珊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土壤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