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 正文

最新新闻

牢记使命 感恩奋进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退休教师乐茂华:矢志不移数学路,潜精研思为报国

发布日期:2022-10-14     来源: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     编辑:陈林颖      审核:欧海清     签发:郭莉敏     点击:
摄影 审核 欧海清
签发 郭莉敏

编者按:为深入报道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宣传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岭师新闻网推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系列报道,全面总结梳理近五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成果,深入总结学校在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经验成效,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意志力量,奋力推进立德树人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为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新的岭师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退休教师乐茂华个人照

“如果说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可以此安身立命是人生一大幸事的话,我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乐茂华教授在回首自己的经历时,感慨万千。

艰辛卓绝,不负苦学终所成

时间回到70年前,乐茂华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后来迫于“文革”,学校无限期停课,才读初二的他被迫辍学。虽然饱尝政治运动的影响,但他没有放弃,始终保持对数学的热爱,仅用三年时间便自学完成高中与大学课程。之后,他虽因“文革”下乡务农、进厂做工,他仍是多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学。在1975年之后的几年中,他多次在国内重要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天道酬勤,1984年,乐茂华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他经政府人士推荐调往长春师范大学任教,正式成为了一名数学工作者。1994年,他完成了十年内晋升教授这一不可思议的目标。正所谓古之有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从工人到教授,勤奋自强是他一生的注脚。

矢志不渝,数学生涯创辉煌

1975年,乐茂华利用数论针对“挂轮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发表在“文革”结束后刚复刊的《吉林大学学报》上,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之后便开启了他真正的数学生涯。慢慢地,他的其他研究成果也开始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在岭南师范学院任教的19年时间里,他更是始终不懈的探索数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他主持完成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面上项目6项,专著出版专项1项,作为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他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1部专著,其中100多篇被SCI收录。他独立完成的部分研究成果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一项。因此,他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称号是对乐教授因热爱而一心钻研的最高褒奖,也是对他因执着而一路坚持的最大肯定。

言传身教,教师摇篮细经营

有着党龄为28年的乐茂华是一位数学工作者,更是一名奋斗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师者。三尺讲台呕心沥血,种的桃李满誉天下,从进入教育行业以来,他为国家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卓越成就的科研人才和教育人才。教书育人几十年载,他始终以身为范,哪怕他有着1000多度的深度近视,课堂上的板书总是工工整整,对待学生的论文他也逐字逐句地亲笔修改,他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即便他在数学研究上已经有所成果,但他依然细心经营着他的教书育人事业,为一届届学生插上高飞的翅膀,曾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而他能“干一行成一行”的原因是他能“干一行爱一行”,正是有着这样工作态度的一类人,社会才得以发展,国家才得以富强。

尽散余热,夕阳普照无黄昏

乐茂华钻研数学一辈子,即便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他的光辉依然在发光发亮。2012年,他以二级教授的身份光荣退休,但他的数学生涯并未就此结束,退休后的他说道,他终于可以完全自由地支配他的时间。于是,他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去总结自己以往的工作和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并写成了综述文章。另外,他整理了自己以往的学习心得,写成论文发表。近几年来,他每年都有好几篇论文被SCI收录。有言道,人生有暮年,但事业无黄昏,他用切身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工作者的熠熠风采,也能看到一位师者的无穷魅力,每一个与乐教授接触过的人,无不被他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所激励,无不被他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所感染。他将他的数学生涯描述为踽踽而行,而我觉得他的数学生涯更适合被称为卓尔不群,因为他对数学的矢志不渝让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