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训班学员们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
巍巍宝塔,初心永照。8月24日到8月30日,在学校党委书记兰艳泽的带领下,岭南师范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党性”专题培训班走进延安,以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学等方式,瞻仰革命圣地、感悟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学思践悟中锤炼党性,在跨越时空下进行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党性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8月25日,兰艳泽在开班仪式上指出,要结合主题教育,在踏寻革命圣地中深入感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继承优良作风,砥砺初心使命。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更加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努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校党委书记兰艳泽讲话
重温党在延安十三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这是一次热血澎湃的革命历史洗礼。
8月26日,兰艳泽带领培训班学员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系列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学习感悟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延安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史,一起缅怀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

培训班学员们参观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坪的窑洞朴实简陋,当年毛主席在这个最小的最破旧的司令部里,指挥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这不是神话,这是真实的历史。”大家冒雨来到王家坪革命旧址,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间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领导同志曾在此居住。

培训班学员们参观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感受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始终为解放全国而艰苦斗争的精神。到“四八”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重温王若飞等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革命事迹。
“来到延安,更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党当年革命历程多么惊心动魄、艰苦卓绝,中国革命政权多么来之不易。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传承好这红色的火焰,将其转化为我们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力量。”兰艳泽表示。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是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的13年,在党的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8月27日,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月富与大家一同系统回望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深入学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感悟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
感受革命队伍不畏艰难持枪荷锄的奋斗历程

培训班学员们参观南泥湾
这是一堂关于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教育
。
走进南泥湾,心中有歌,眼里有画。歌是脍炙人口的《南泥湾》,画是牛羊满山、稻禾飘香的陕北好江南。8月26日,兰艳泽一行来到了南泥湾,通过图片事迹、实物文物了解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持枪荷锄,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在保卫延安的同时屯田垦荒,官兵协力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军垦传奇,用心感受当年军民同心战天斗地的燃烧激情,铸就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坤章表示,今天我们生活比当年要好太多,但不论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的前途命运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我们要发扬南泥湾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不断推进自主创新,为实现新时代伟业接续奋斗。

培训班学员们到梁家河参观学习
耸立的宝塔山见证着延河畔的岁月变迁。曾经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如今早已是满山披翠、郁郁葱葱,延河两岸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已被宽阔的道路取代。山坡上破旧的窑洞修整一新,成为延安革命历史的形象代言者,地面上的窑洞则变成今日鳞次栉比的高楼。学员们在宝塔山顶认真观看延安的今夕对比相关图片,瞻目相望,更切实地感受党从延安走向北京,带领全国人民用团结奋斗创造出的伟大事业。
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磅礴伟力
这是一次强基铸魂的理论武装课堂。
8月25日,延安干部学院程伟教授以《“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要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培训班学员们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党的七大会址
8月28日,培训班来到杨家岭,跟随讲解员脚步,大家参观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党的七大会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窑洞旧居等。杨家岭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居住得最久的地方之一,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召开了永载史册的党的七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等伟大思想诞生其间,毛泽东带领党中央在这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党的七大所选举出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
“著名的‘窑洞对’就在这里,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政权长期存在,毛泽东同志给出第一个答案——让人民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党的自我革命。”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赫云鹏表示,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延安市委党校李海际教授授课
8月29日,延安市委党校李海际教授以《延安整风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题,为大家系统分析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过程、成果和影响,指出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厚人民情怀
这是一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党的七大首次将“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一以贯之。

延安干部学院刘月富教授授课
“在梁家河的7年时间,习近平同志与村民们共同奋斗解决了生活困难、打下了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树立了奋斗创造幸福的榜样。”刘月富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的知青岁月与时代担当》为题,深情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奋斗故事,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中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炼的过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奥秘。

在梁家河重温入党誓词
8月27日,兰艳泽一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看过的田走进梁家河,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了知青故居、沼气池、水井等旧址,聆听他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带领梁家河村民解决吃饭难等问题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还不到20岁,就想着为村民修建铁业社、办代销处、建沼气池,关注的都是与群众切身相关的问题。”大家一边参观一边说。
“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心留在了这里。从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机会我要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离开梁家河时的话言犹在耳,激励着大家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伟大复兴的使命,在新的征程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勇毅前行的智慧力量
这是一次凝心聚力的党性锤炼课堂。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探访红色旧址,重温峥嵘岁月,为的是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学习感悟、传承弘扬延安精神指明了方向。

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陈恕平作总结发言
8月29日,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学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培训班班长陈恕平指出,本次锤炼党性专题培训班是一次难忘的“灵魂洗礼”、一顿营养丰富的“思想盛宴”,一堂弥足珍贵的“人生之课”。大家在政治洗礼中提升了思想境界、在实地感悟中强化了使命担当、在沟通交流中增进了友谊感情,达到了滋养初心、淬炼灵魂、锤炼党性的目的。表示要将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立场坚定、勤奋好学、敢于斗争的干部,自觉加强政治历练、理论修养,坚持知行合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实绩。

学校团委书记林仲彦代表学员发言
校团委书记林仲彦表示,身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能在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涯中领悟到崇尚学习、自强不息、人民至上等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更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倩文代表学员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倩文表示,六天来我们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接受党性的洗礼,学懂窑洞里的马列主义,弄通梁家河的“大学问”。表示要发扬延安精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通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拓展大格局;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启悟大智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凝聚大合力,创造“大思政课”合力育人新成效。
在分组研讨环节,学员们结合工作实际,分享了自己延安之行的学习感悟。大家纷纷表示,延安之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认知,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本职、担当作为,为推进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