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正文

最新新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化学化工学院: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日期:2024-03-08     来源:教学发展与质量测评中心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编辑:黄绮雯      点击:

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岭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化学化工学院。

第一部分学院简介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源于雷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创立于1978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化学、应用化学为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为广东省特色专业。专业支撑学科——化学为广东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新增硕士点规划建设学科,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市共建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清洁能源材料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现有实验用房10000多平方米。

学院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教学综合改革,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

图片1.png

图片2.png


第二部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凝练


一、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举措》,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使学院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通过探索党建品牌化建设,努力打造“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学院党委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培育创建单位,教工一支部被评为“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正积极参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工二支部和三支部均被评为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同时将党的领导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等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强化二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改革、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和落实重大任务做好做实。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找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将基层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近年来,学生获多项高水平奖项,毕业生就业率、升学深造比例均有大幅上升,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23届(今年)毕业生考研报考率超70%、录取率超32%,创造了学校学生考研新纪录。学院分别被评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学院”、“招生工作先进学院”、“考研工作先进学院”、“考研质量优秀学院”、“新生军训先进学院”及学院团委被评为“湛江市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先进团委标兵”等。学生获奖和考研的优异成绩,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的重要体现。

imagepng

图片4.png

imagepng

二、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打造一流课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三全”育人要求,化学化工学院竭力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推出了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学院获得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2人,获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

化学化工学院坚持以一流课程建设作为一流专业建设重点。截至2023年,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校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药理学》《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以及《工程制图与CAD》等。基于OBE理念,学院对所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通过重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方式提高课程质量。

图片8.png

图片6.png

图片26.png

图片9.png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主动适应“新师范”要求,构建“讲授读书研讨实训调查”五位一体的化学师范人才培养模式

化学专业以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为引领,对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相关标准,持续改进课程与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建立“讲授-读书-研讨-实训-调查”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实施U-G-S合作(高校-政府-中学)教研模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学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化学是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紧扣标准,绿色创新,三维一体构建中学化学微型实验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二)积极推进“科产教”融合,构建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

化学化工学院秉承“厚基础、重实践、强特色”教学理念,紧扣现代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了“一核心、二融合、三平台、全过程”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以“化工产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核心,推动企业行业师资与高校师资、企业真实项目与项目化课程双融合,重构“校内实验实训平台、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平台”等三大实践教学平台,企业全程参与冠名班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助推人才培养,构建了培养化工类本科生产业核心能力的新路径。

“一核心、二融合、三平台、全过程”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校级教改项目46项。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三)以学科竞赛为驱动,构建“教、赛、研”三位一体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科竞赛为驱动,项目承载,校企协同,依据“学中做、做中学、研中学”的教学理念,构建了“教、赛、研”三位一体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级赛事中获奖70余项。其中包含互联网+广东省铜奖1项;挑战杯广东省银奖1项、三等奖4项;广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全国化学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华南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四、打造新学工,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升学深造

化学化工学院以“五修工程”建设为抓手,即“素质拓展修身工程、学风建设修心工程、思想引领修德工程、专业提升修能工程、实践实训修行工程”建设推动,不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身、心、能、行”之“五修”丰富内涵和现代发展的化工行动科学结合,着力培养全院学生“自强至化、敏行于工”的学研实践精神;深化大学生卓越素质发展的“四力”联动,即“四推进传导压力、两引导激发动力、两实训提高能力、两协同凝聚合力”,强化“智慧团建”与“学术学风”的领航问道、星舍评建、家校润心、校友联动、查课预警、晨晚督导和比学赶超,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升学深造。

人才培养过程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持之以恒地根据升学深造规律做好考研推动工作,建立“领导班子带头指导、系部专业引领、辅导员跟进服务、班主任主动追踪、专业教师全体参与”的考研全员推进机制.不断深化基于考研就业目标导向的精细化学风建设模式实践创新,优化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贯彻一体化育人理念,全力推促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推动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提高“组织动员、报考指引、备考辅导、复试及调剂指导、总结表彰”等学生考研指导服务五环节的工作质量。2021年,考研录取人数105人,录取率26.32%;2022年,考研录取人数88人,录取率22.11%;2023年更实现考研报考率70.08%、考研上线率38.11%、考研录取率32.66%的三项数据居全校第一,且考研质量稳步上升,至2023年超过30%的学生考取“双一流”大学,其中不乏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名校。

化学化工学院积极服务“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与材料、能源、石化、海洋、生命与健康等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围绕“四力”开展就业工作,同时通过“望闻问切”方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即深入班级“望”实情,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收集学生就业动态“闻”需求,了解学生就业困难;召开班级负责人工作例会“问”意见,了解学生对就业服务的需求和建议并召开本次就业动员会答疑解惑,精准把脉“切”难题,努力助力近三届毕业生更充分认识就业形势,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最大化,主动向重点地区和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2021年至2023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分别为399、398和351人,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分别为100%、100%、100%,学院多次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学院”、“职业创业奖学院”。

图片24.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第三部分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化学化工学院将继续围绕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湛江石化、钢铁、造纸、新能源、新材料、道地南药和海洋资源等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师范建设,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内涵建设为核心,质量提升为主线,加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