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岭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部分 学院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20年6月,下设食品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烹饪与营养教育系和实验教学中心,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与营养教育(师范)等3个本科专业及与爱尔兰大西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3+1”本科教育项目。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生将近900人。师资配备齐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大部分教师具有“双师双能”资格和行业企业经历。此外,聘请一大批食品领域专家、行业名厨大师、餐饮企业家作为协同育人导师或外聘教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有饮料中试生产线、果酒中试生产线、现代化多功能烹饪实训中心(包括中餐、西餐、中点、西点和智慧演示室等)和专业教学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拥有一批先进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近1000万元。此外,建有完备的校外见习实习实训等实践基地。
第二部分 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凝练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行业,扎根湛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确立“树品牌、促发展、立标准、谋地位、聚优势、优服务、创特色、做贡献”的办学定位,坚持“思想引领、品行塑造、专业赋能、实践支撑”办学理念,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家国情怀浓、国际视野广、专业基础宽、实践能力强”四位一体的“新工科”人才,在主动服务和引领区域食品与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突显出“五立足、五提升”办学特色和亮点。
一、立足党建引领,着力提升育人成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立足“三全育人”,围绕“夯实基础强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思路,对标“基层党建新三年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思想引领为核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的精神和要求,通过探索构建“1234”党建育人模式,推动“五育融合”,将党建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新师范”、“新工科”人才。

探索构建“1234”党建育人模式
近三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入贯彻学生发展中心理念,以党员教师为主导,组建学生考研指导团队,大力推进学生考研深造工作,考研率不断创新高,2023年达到22.1%,2022年获考研进步奖,2023年度荣获考研先进奖、质量奖称号。


学生考研率不断提升
近三年,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的学科竞赛、技能比赛成绩显著,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次和省赛银奖3次、“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国赛二等奖等系列奖项。


学生竞赛成绩喜人
序号 | 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获奖情况 |
1 | 第六、七、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省赛银奖3次,国赛铜奖1次 |
2 |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国赛二等奖 |
3 |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 |
4 | 第三届南部赛区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二等奖 |
5 | 湛江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特等奖1项、金奖1项、银奖1项、优胜奖2项 |
6 |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获中式面点师广式点心新星组三等奖 |
7 | 学生参加“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2项 |
8 | 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立项1项 |
近3年参加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获奖情况
二、立足专业融合,着力提升办学影响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和广东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新专业,3个专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形成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学科专业群。同时,依托中外合作办学,融通中西饮食文化理念,引进国外先进课程体系和优质师资,为培养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为新时代从“食得饱”向“食得好”发展需求转变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支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独特,是广东省最早设立的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全国31所、广东2所),并坚持对接和服务职业教育,构建普通高考生、中外合作办学、专升本、中职升本和三二分段协同育人项目等5种办学模式,是培养粤菜高级烹饪与营养教育人才的摇篮,据统计,全省中高职院校60%以上的烹饪师资出自我校。


构建面向职业教育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立足产教融合,着力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湛江特色资源,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校校、校企、校研等产学研服务平台,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科产教融合基地和产品研发中心,开展水产预制菜品创新与加工技术、液氮保鲜技术应用开发、品质调控与安全控制和营养与标准化等应用研究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研发技术在合作企业有效转化和落地。
通过搭建现代产业学院(预制菜产业学院)、将“校政行企”多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的要求,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培养体系,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学院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与行业企业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及协同育人建设
序号 | 办学特色平台 |
1 | 广东省粤西特色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 | 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 |
3 | 湛江市“粤菜师傅”培训基地 |
4 | 湛江市预制菜烹饪与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5 | 中国(湛江)海鲜菜研发中心 |
6 | 广东省辣木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7 | 湛江海鲜食材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
8 | 湛江海鲜食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9 | 湛江海鲜食材产学研示范基地 |
10 | 省级预制菜产业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特色平台
四、立足国际化办学,着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中西融通、协同培养”办学策略,依托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入国外先进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努力打造优秀双语教学团队,3名外教常年驻校任教,5名外教定期来校授课,定期邀请国外著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开阔广大教师视野,鼓励和选派师生参加境外学术交流活动,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与西方美食文化,打造国内院校独树一帜、具有鲜明品牌特色的“岭南师院国际美食专业”,赋予中国美食发展新内涵,打造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国际化办学先行者和示范者,逐步形成了“五制贯通、三维融合、中西一体”、“531”办学特色。
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平台。学院依托全国独有的烹饪与营养专业国际化办学项目,以粤菜饮食文化为载体,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汉语桥项目、孔子学院留学生中式烹饪体验”、“大西洋理工大学中餐展示馆”等“四位一体”中华美食文化传播平台,将汉语学习与文化体验融为一体,致力于中华饮食文化的海外传播、讲好中国舌尖上的故事提供国际交流与舞台,着力打造“岭南师院国际美食专业”名片。

构建“五制贯通、三维融合、中西一体”办学特色




师生积极开展中华美食文化交流与传播
五、立足行业需求,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乡村振兴,深化“两性两型”办学定位,依托学院办学平台与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主动对接和服务社会,在服务和推动区域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贡献岭师智慧、提供岭师方案。例如,承担湛江菜18个系列标准体系项目编写工作;先后承担教育部、广东省、湛江市等中餐烹饪骨干教师和行业人员技能培训项目多个;开展侨联侨眷中式烹饪技能培训,以侨联心,促进烹饪技能提升。
全方位开展师生志愿服务,如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餐饮志愿服务活动,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和“中华金厨奖”;多次组织学生服务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被评为“突出贡献单位”;协助举办2022湛江金鲳丰收季暨年鱼系列活动,打造金鲳百道菜式;开展中小学食育教育系列活动,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组织学生“三下乡”开展健康中国理念、饮食文化、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宣传、知识讲座和调查研究等工作。


师生在全面服务社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部分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以党建为引领,贯彻学校办学思想,紧扣人才培养主线,坚持“五育并举”、“融合互通”、“实践赋能”、“特色创建”发展策略,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目标,以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为抓手,以队伍为保障,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特色明显、服务能力强和影响力大的应用型二级学院。
一、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预制菜产业学院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培养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职业教育发展,申报烹饪与餐饮管理职业教育新专业,促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有机衔接,促进普职融通。
二、以行业需求为目标,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通过走入行业、深入企业,了解行业企业需求,组建学科团队,集体攻关,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着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增强服务行业和地方的能力。
三、以国际化办学为抓手,提升专业办学影响力
依托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条件建设和保障,提升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办学质量;加强中华饮食文化的海外传播、讲好中国舌尖上的故事,打造“岭南师院国际美食专业”名片,提升专业和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