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岭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体育科学学院。
学校于1977年设立体育教育专业(专科),1992年设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2004年设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同年成立体育科学学院。2005年学院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身指导与经营管理方向),2013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潜水方向)学生,2016年成立亚洲潜水学院。2016年设立运动康复专业,2022年设立体能训练专业。学院以“以人为本,德育先行,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以体育人,注重全面发展
以体育人是指通过体育课程、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大体育观、大教育观、大健康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积极推进“三全育人”,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抓手,推进工作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三全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一)党建育人,培养学生报效祖国新担当
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将党旗飘扬在教学一线,引导广大师生把准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援藏、援疆支教活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殷殷嘱托,传承弘扬岭南师院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援藏良驹”精神,在雪域高原奉献青春力量。学校每一批次援藏援疆项目均有我院学生参加。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国家军队建设,每年义务兵总量超过学校入伍人数的1/3。2023年,9名同学参加援藏援疆支教,21名同学应征入伍。

(二)课程育人,努力践行终生体育教育观念
学院充分利用体育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利用体育项目特点,注重以体育人,做到课程思政全覆盖。建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
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具备终生运动的意识,并掌握终生受益的运动技能。学院从课程改革入手,努力践行终生体育教育的观念。所有体育专业学生均开设健康教育、体育心理学等课程,引导学生形成“四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形成个人良好的生活方式,并具备开展健康促进的能力,能够承担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为不同人群制订运动处方,指导科学锻炼,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力量。
(三)竞赛育人,以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学院注重学生学科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参加各专业学科竞赛、单项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审美意识等,曾在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上获团体一等奖五次。重视学生专项技能提升,曾获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广东省第12届、第13届大学生排球联赛(乙A组)男排、女排双冠军,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智能长短兵项目金牌,全国水肺潜水公开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多次获全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


鼓励体育专业学生以教练员的身份帮助非体育专业学生开展运动训练,助力全校师生体育锻炼蔚然成风。体育专业学生参加校内非专业组体育竞赛指导,提高了管理训练队伍、指导训练和指导体育竞赛能力。
(四)实践育人,融专业实践于服务社会体育事业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获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高教赛道项目银奖。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体育知识、技能服务社会,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2019年“萌芽”社会实践队荣获“全国优秀实践团队”奖。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场馆管理,接受劳动教育。

学院承担广东省体育浸润行动计划、广东省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帮扶湛江市、茂名市乡村中小学体育工作。部分学生特别是公费师范生(学院自2018年每年招收公费师范生为粤东西北地区定向培养乡村体育教师)参与帮扶实践活动,增强了乡村教育情怀。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学科的综合优势,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为乡村中小学体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体育教育。
运动康复专业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组建体育保健协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师生运动损伤提供康复治疗;近十年来积极为我校离退休教师提供体育保健康复服务,并共建党支部;为校内和校外的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提供康复服务,受到社会一致好评;主动对接特殊教育康复机构,为孤独症儿童提供运动康复指导和宣教服务;对接社区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指导。

依托学院潜水展览馆,组织学生开展潜水科普宣传活动,推广正确的潜水理念、潜水文化。组织学生参加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水下珊瑚保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海洋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湛江中考体育测试工作,培养学生公平、公正意识,用所学体育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专业实践活动独到的育人作用,引领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开拓创新,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发挥滨海优势,开展联合办学
与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学校联合办学,在世界潜水联合会、亚洲潜水联合会等支持下,开展休闲潜水专业人才培养,填补亚洲休闲潜水人才学历教育的空白。
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为引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核心协同单位、主要参与单位、校内部门和国内知名潜水俱乐部的一切优质资源,以简洁的管理体制与高效的运行机制,开展学院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
与广东省潜水运动协会合作建立广东省潜水运动协会潜水运动发展智库,组建潜水运动与体育旅游研究团队。注重潜水教材建设,目前已出版潜水相关教材5部。2017年、2018年举办两届国际潜水论坛。


(二)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学生视野
在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设立以中国武术、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并升格为“孔子学院”。以孔子学院为依托,岭南师范学院-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获批2019年度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实习实践,传播中华武术、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
多名学生毕业后在白俄罗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9年学生荣获白俄罗斯教育部授予的“优秀留学生”称号。邀请海外留学校友与在校生分享留学经验,开拓视野。
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白俄罗斯国家体育科学与实践中心共同举办中国-白俄罗斯体育保健康复学术论坛。
三、搭建平台,将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学院在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坚持“专业素质提升是更好地帮扶”理念,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开展“证书获得工程”,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拓展就业方向。
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体育教育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2023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师范专业认证,本专业学生毕业前通过考试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游泳、潜水属于高危运动项目,从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学院建有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定期开展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潜水等项目培训),学生毕业前可参加相关培训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建立篮球教练员裁判员、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运动防护师培训基地。

为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与PADI、SSI等国际潜水培训组织合作建立休闲潜水培训基地,学生可获得国际认可度高的潜水教练证书,部分学生在国外著名潜水俱乐部就业。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先行,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