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岭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法政学院。
法政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是由原来的政法系、历史系和基础理论教学部合并而成。2008年6月,分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7月,分出“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师范)和法学3个专业。历史学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外通史教学团队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级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法学专业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依托三个专业,学院设思想政治教育系、历史系和法学系;建有广东西部历史与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湛江市人民政府立法联系点、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岭南师范学院国学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中白哲学-文化研究中心、湛江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挂靠)、湛江市广州湾研究会、广东南路革命研究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北京市盈科(湛江)律师事务所与岭南师范学院法学专业专业产学研创基底等学科研究机构和教学平台。教学设施完备,建有高规格模拟法庭1个、师范生教学技能多功能实验实训室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1个,湛江市法律援助处岭南师范学院工作站1个。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在校学生1699人。
法政学院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情、理、法”立体多元协同育人模式,课程思政动之以情,历史智慧晓之以理,法治精神行之有矩,践行“立德以树人,鉴史以资道,崇法以立规”的理念,致力于培养扎根地方、服务地方,“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突出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
1.全面聚力推动“课程思政”,启智润心培根铸魂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逐渐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2.全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建设“岭师金课”
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学院推动完善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对教学目标、结构、方法、评价等要素进行深度整合,推动育人成效加法与课堂教学内容减法的辩证统一。

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民法总论》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3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人。我院学生作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建资源跨村联建》在2020年广东省“新时代•新作为——励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吴晓茹的《扣好人生扣子,争做时代新人》在2020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引领计划系列主题活动(思政公开课展示)获省复赛二等奖;陈昭贤的《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20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引领计划系列活动(思政公开课展示)获省复赛三等奖;伍雯娜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2021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引领计划系列主题活动(思政课微电影展示)中获得省复赛三等奖。
3.全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强化知识与思想“双引领”
明确每位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引路人”和“推动者”角色,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以专业知识激活育人路径;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既做学生学术生涯的引路人,又做道德上的好榜样。


2021年,法政学院获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学院;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广东省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团队;“中外通史教学团队”获批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学团队;“‘兴文化’涵养大学生家国情怀”获广东省2021年度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依托《民事诉讼法》课程培植大学生法治精神”获批校级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建设。
二、突出协同创新,多方联动
1.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发展,构建专业协同育人
法政学院围绕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1+1+2”工作部署,结合学院发展规划目标,确立了“做强师范,做大法学”的专业建设总体思路,做深做实“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聚焦“科教融汇”,着力“产教融合”。
学院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学特色。从课程体系建设到师资队伍配置,从教材建设到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全员协同合力构建铸魂育人新格局
法政学院注重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教育与管理合力铸魂,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把管理能力转化为人才质量的助力支撑。

举办“海洋史学术论坛” 编撰《湛江通史》
●学院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韦志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治应对研究
(2)谌焕义:印度土邦史
(3)兰教材:严格责任原则的确立:英国食品和药品安全立法进程研究
(4)吴铁稳:英国警察与社会基层治理研究(1829-2000)
(5)郭书林:中国共产党领导应对黄河自然灾害的实践与经验研究
(6)臧书磊:志愿社团与英国初等教育治理体系研究(1780—1870)
●学院近两年新立项的项目:
国家级3项;省级2项;市厅级17项;校级16项。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17篇。
●学院近两年获得的横向经费:146.773万元。
3.全方位构建内外联动实践育人体系
学院坚持“了解湛江、学习湛江、研究湛江、服务湛江”,积极开拓和加强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和对接,靠前服务,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与岭师附中、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茂名市祥和中学和湛江市体育学校签约共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坊”;与北京盈科(湛江)律师事务所签约共建“法学专业产学研创基地”;与湛江市律师协会签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共同开设“岭南法务论坛”;与湛江市司法局共建湛江市法律援助处岭南师范学院工作站。

与中小学校共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坊” 与湛江市律师协会签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与湛江市司法局共建湛江市法律援助处岭南师范学院工作站
三、突出学生中心,育人为本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办教育
学院始终坚持把“一切为学生、一心求质量、一致谋发展”三大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立足全局推动学生工作,持续构建“立德铸魂”“全员培优”“品牌引领”“队伍提质”法政新学工“四维”协同育人工程新格局,打造法政新学工特色亮点,以高质量的学生工作推动学院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育人初心使命不变色。

近年来,学院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捷报频传。2023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10人,获得省级奖励45人,如获第三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一等奖共11名)、广东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赛区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广东赛区“创业计划”三等奖等。


2.抓好校内校外、课内课外两个“协同”,夯实人才培养质量根基
校内校外协同: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机制;同时加强校地合作,完善科教协同、校企协同、校际协同、国际协同等协同育人机制。


课内课外协同:转变以往单纯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观念,引导学生强化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训练创造能力,着力培养“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立足社团促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学生工作特色品牌
学院深化“一专一团”建设,以兴趣为导向,强化专业认同,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发展目标,推进学生社团与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等融通联动,以学科专业社团瞭望协会、史鉴协会、法学会、中研协会以及“爱我湛江历史知识服务队等社团建设为平台支撑,打造有影响力、独具特色、师生满意、涵育人心的专业社团品牌活动,构建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式育人体系,形成法政特色的学生工作品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素养,营造了浓厚校园文化氛围。2022年,“瞭望协会”获评为广东省“活力社团”(全省10个)。

四、突出质量保障,持续改进
1.锚定育人质量,强化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OBE),从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模块问题化、教学问题应用化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型”课堂的课程设计,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建设和完善专业建设外部评价机制和工作委员会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毕业生履职情况,定期邀请中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对毕业生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改进课程教学工作,使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学教育发展形成良好的契合度。学院各专业认同度美誉度持续上升,2023年,法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三个专业的招生高考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报考率分别位居全校文科专业中的第一、七、九位。

3.构建和完善内外联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四部分组成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引入大学360度专业建设监测系统,对专业建设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近年来,法政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考研报名率和考取率持续攀升,2021年考取研究生38人,2022年考取研究生62人,2023年考取研究生63人,研究生考取率多年位居文科学院首位。法学专业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远超国家平均水平,2021届通过率为36.5%;2022届通过率达到55%;2023届通过率为49.5%。




未来,学院将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积极应对时代变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