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正文

最新新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实践为核心的创新型应用型生命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布日期:2024-03-20     来源:教学发展与质量测评中心     作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杨一帆      审核:尹宁伟     签发:赵宇清     点击:

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岭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一部分 学院简介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多学科交叉生命科技拔尖人才。学院设有四个专业:生物科学(广东省一流专业、广东省重点专业)、生物技术(校级特色专业)、园林(广东省特色专业)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校级一流专业),涵盖理学、工学、农学3大学科门类。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379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32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95%;“双师型”教师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68%;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0人;“雷阳学者”客座教授8人。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9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1人。

1.png

学院专业概况


第二部分 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凝练

一、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凝聚人才培养共识

1.“五轴五环五圈”树立高质量建设方向

学院紧紧围绕教育部对高校院系党组织明确提出的“五个到位”,始终做到深化“融”的理念、催化“促”的作用、强化“领”的力量、生化“强”的效能,不断健全党建“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唱好三部曲、发挥四大作用、把握四大性能”的“1344”工作体系,构建起“五轴五环五圈”党建活力生态圈。

2.png

生科院“五轴五环五圈”党建活力生态圈

近三年,教工第一党支部获批立项建设教育部全国样板党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教工第一党支部黄真池工作室获广东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称号。

3.png

生科院党支部建设成果

2.“五聚焦五推进”深化思政教育建设成果

学院通过聚焦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聚焦能力提升,推进教师学习交流教学竞赛;聚焦示范宣传,推进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推广;聚焦组织建设,推进支部、教研室课程思政建设融合;聚焦理念更新,推进营造浓郁思政育人氛围的“五聚焦五推进”深化思政教育建设成果。近三年,植物生理学课程被认定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学院被列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园林专业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获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1项、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4.png

“五聚焦五推进”示意图

5.png

生科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二、“一中心三平台五维度七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坚持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中心,重构“学科专业实践、教师教育实践、科普创意实践”三大实践平台,构建“课程、方法、师资、条件、评价”五个保障维度,积极推动“学校、政府、行业协会、联盟、科研院所、公园、企业”等协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成果“‘一中心三平台五维度’协同培养生物学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获2020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6.png

“一中心三平台五维度七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7.png

生科院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

《植物生理学》课程认定为2023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东省一流课程。近五年,获得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19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8.png

生科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

三、“三生三早”探索高质量学生培养新格局

学院围绕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标“新师范”“新工科”的建设要求,针对学院专业特色优势,以“三生三早”探索学生培养新格局。“三早”教育即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研学团;“三生”递进式教育即坚持以“生命至上”为导向,全面统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科学规划有特色、有品味、有实效的新时代学生活动,构建生科院“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学生第二课堂“新生态”。近五年,学生参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学生获得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参加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100余项,均取得较优异的成绩。2020级本科生杨方忠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中荣获大赛一等奖、最佳临场表现奖和主题论文一等奖;2023年,升学深造人数再创新高,共101名学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取国内双一流院校或专业及中科院、社科院系统人数达44人,升学深造率达24.4%,其中生物科学专业升学率达30.7%。

9.png

生科院学生培养成果

四、以社会实践为抓手,打造生科院特色品牌活动新典范

以社会实践为抓手,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科研实践、社区服务、产学研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院将学生各项活动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和优势,打造品牌化活动。生科院打造“红树林”与“红嘴鸥”学生“双红”党支部,三年来累计开展“青春做伴红树林,携手绿美湛江城”、“与鸟同飞,让爱同行”等60场活动,为保护鸟类、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作贡献。生命科技节、保护高山榕和红嘴鸥已开展超过10年,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受到各界关注和好评。压花大赛、生物模型大赛等为学生展示专业学习成果提供平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我院“阳光种子”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和“常青藤”关爱老人服务队在近三年在疫情影响下依然开展100余次活动,500余人参加青年云支教活动,2022年有持证志愿者数量1286人,2022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23590.56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18.34小时。

67.png

68.png

生科院学生社会实践

第三部分 学院未来发展规划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生态新格局,提高全员育人实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扎实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和特色内涵发展的学科。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服务学校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