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岭师何为”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举措、特色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商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成立于2004年2月,有会计、营商、工商、经贸四个教学系,下设财务会计教育、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财务会计教育为省级示范专业、工商管理和电子商务两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为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是2023年通过学士学位评定的新专业。
经过20年的发展,商学院在校生将近1700人;师资队伍100余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27.36%、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02%、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3.5 %。
为做实做深学校“两型两性”办学定位,践行“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思路,商学院积极推动“新商科”建设,构建了新商科“1+4+N”实践教学体系、“一目标、二驱动、三主体、四进阶、五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多维融合”与“进阶培养”的“新商科”教育理念。以此为指导思想,落实学校“兴商科”部署: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一流专业点建设、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数智经济创新班”、开展跨专业综合实训、建设省级产业学院等。
一、新商科“1+4+N”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校在新商科建设进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2014年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立项建设,2017年通过验收。建有7个专项实验室及信息交互室,面积达1290㎡,仪器设备共计962台(件),软件教学平台35套,总值达787万元。开设了实验实训课程43门及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此外,建有各类学生实习实践基地30余个,校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试验区、省级产业学院各1个,省级科研基地、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各2个。



实训中心场景

学生在广东恒兴集团见习

岭南师范学院与顺丰速运签约共建产业学院

跨专业综合实训
依托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四类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基地、课外科研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产业学院),构建了由课内学科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及跨专业综合技能等技能训练,课外科研、社会实践、专业竞赛及创新创业等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多轮驱动、立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见“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框图),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技能训练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动力,综合素质提升是目标。基于该实践教学体系提炼的《新商科“1+3+N”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获202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成果奖
随着省级产业学院的立项,“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升级为新商科“1+4+N”实践教学体系。“1”为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为四类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基地、课外科研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产业学院,“N”为多种实践技能(学科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及跨专业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课外科研、社会实践、专业竞赛及创新创业)。

“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框图
二、“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在推动“新商科”建设过程中,商学院完成了“兴商科”背景下的“新商科”建设与改革等系列省级教改项目,协助《岭南师范学院学报》开设“新商科”建设专栏,与校内外同行开展“新商科”教学改革理论探讨。


“新商科”教改系列研究成果
在“新商科”教学改革理论探讨及“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商科办学实践,构建了“一目标、二驱动、三主体、四进阶、五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并用于指导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设学院公共平台课、跨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类和新商科类院内公选课、大数据处理及工具类课程。

“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框图
“一目标”指人才培养目标——立德树人、人的全面发展,突出立德树人的引领,体现“完善人格、开发人力、服务他人、发展自我”。“二驱动”是指“新商科”人才培养的两方面驱动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三主体”指三个育人主体:学生(自我教育、终身学习)、学校(育人场所、组织教学活动)、社会(政府政策引导育人、企业需求导向育人),强调学生自我教育。四级进阶:包括四级进阶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对应四级进阶的能力培养(通识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和四级进阶的素养养成(个人素养、职业素养、数据素养和企业家素养)。强调创新创业在“新商科”中的高阶引领作用。五个融合:专业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新技术与基础理论及思政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新商科”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融合,突出以思政为引领的“新商科”交叉融合性。
三、“新商科”教育理念的形成
基于新商科“1+4+N”实践教学体系、“一目标、二驱动、三主体、四进阶、五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实践性”、“融合性”与“进阶性”的“新商科”教育理念。
第一,实践性是“新商科”建设的基础。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商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都要重视实践教学。
第二,融合性是“新商科”建设的目标。源于数字经济的“新商科”,依托数字技术,具备天然的渗透性,通过不同方式的融合得以体现。包括专业融合、教学模式的融合,商科教育与思政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的融合等。
第三,进阶性是“新商科”建设的路径。“新商科”建设依托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进阶式教育模式,培养进阶式能力:通识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养成进阶式素养:个人素养、职业素养、数据素养和企业家素养。
这些理念为我校“新商科”建设与改革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以上“新商科”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能力,体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多样化、互补型融合。

第九届商道文化节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

岭南师范学院社会实践队电商直播

学生获奖证书图
四、以“新商科”理念落实学校“兴商科”部署
以上述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及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落实学校“兴商科”部署。
第一,完成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开设学院公共平台课、跨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类和新商科类院内公选课、大数据处理及工具类课程。
第二,开设了“数智经济创新班”。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结合电子商务专业部分师资(具有大数据处理及相关根据背景),申报了“数智经济创新班”并于2023年顺利招生。“数智经济创新班”的开设,扩大了“新商科”的影响。
第三,开展了跨专业综合实训。依托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2020年开始,开展了包括学院所有专业在内的跨专业综合实训。
第四,获省级产业学院立项。联合学院所有专业,成功申报了省级产业学院:“丰学物联网与跨境电商产业学院”。
数字经济时代,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迭代升级,推动“新商科”持续更新。商学院将继续以“新商科”理念促进“兴商科”,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扩大我校“新商科”建设的影响。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完善“新商科”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更好服务于省级一流专业点建设、服务于“新商科”人才培养,扩大我校“新商科”建设的影响。
第二,把“丰学物联网与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打造成为有“新商科”特色的省级产业学院。
第三,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