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公布的首批省级协同创新平台认定结果获悉,我校罗海鸥院长主持申报的“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入选广东省首批协同创新平台,喜获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立项培育建设。本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认定作为我省推进高校协同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遴选程序非常严格,层层淘汰,我校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经过推荐申报—形式审查—陈述答辩—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6个环节,历经5个多月的协同备战,层层冲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入选首批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对象。据悉,本次协同创新中心评定面向全省130多所高校开展,申报限额为博士授权高校每校牵头不超过2项,其他高校不超过1项。经过三轮淘汰,最后,认定20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培育建设26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我校获得唯一一个省城之外的教育类的协同创新中心平台。
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是我校根据师范教育定位,立足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优势,积极联合两岸创新力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机制改革与合力育人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该中心协同了台湾的台中教育大学、屏东教育大学、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以及省内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嘉应学院等8所高校协同申报,整合粤台双方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借鉴台湾教师教育成功经验,聚焦于师范生人才培养和教师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尤其通过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和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建设,重点在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协同创新,共同培养教育硕士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合作研究的师范生学习机制,开展面向地方基础教育的重大调研项目等系列研究,最终构建起创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意在促进广东教师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协同创新中心意味着什么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简称“2011计划”)。 “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四年为一个周期,要求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该计划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实施载体,重在推动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和模式平台的改革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2013年4月,14家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公布,中央财政已下拨2013年“2011计划”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首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目前,全国各省份大力培育协同创新中心,力求推进高校机制体制改革,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未雨绸缪、多方论证、建立6个校级中心
我校学习贯彻教育部“2011计划”精神已历经两年。不仅传达省厅精神早,而且开展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定也是走在全省地方高校的前列。2012年8月,校领导罗海鸥院长、邵乐喜副院长在学校暑期干部学习班上传达和探讨省厅关于“2011计划”精神。其后,科研处多方论证,制定相关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定方案,并经过广泛申报、论证整合、学术委员会答辩等环节中评审认定6个首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家电协同创新中心、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协同创新中心、热带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雷州半岛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本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也是在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础上申报的。
反复研究、协同迎战、成功入选
从去年底接到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粤教科函[2013]111号)” 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经过专家讨论评审等环节,决定报送前期基础好、实力较为雄厚的“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其后,院办、科研处、教务处、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学院等部门联手合作,反复研究、确定方案、分工协作,历经10多次修改稿、4次模拟陈述答辩,从学校领导到基层科员,大家群策群力、精诚合作,终获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入选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可以说,我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筹备经历五个漫长阶段:会议传达“2011计划”精神,校级协同创新方案论证,评定6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申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至获批建设。
据悉,学校与台湾师范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已走在省内同类院校的前面:已探索出了一种以“理念引领、平台构建、协同育人、合作研究、文化融合、条件保障”为主要内容和路径的粤台高校合作模式,依托常态化的“一营一坛一中心一专业”(即湛台大学生夏令营、教师教育高端论坛、海峡两岸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特殊教育专业)四个平台,采取“3.5+0.5”的模式,联合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可以期待,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将成为粤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助推器”、合作研究的制高点、服务社会的“策源地”,师道文化交融发展的“交汇点”,将有效助推广东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广东教师教育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