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本站主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最新新闻

访《榜样湛师之歌》作词者宋立民教授

发布日期:2011-04-24     编辑:何智敏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雷阳一长啸  群星随风来

——访《榜样湛师之歌》作词者宋立民教授

新一期的“榜样湛师”颁奖典礼于本月20日晚完满落幕后,有一首歌开始在师生之间传唱,把整个活动的高潮久久定格在广大师生的脑海,那就是《榜样湛师之歌》。如此强烈的反响,使得不少师生力图深入了解这首歌的来龙去脉。满怀好奇的心情,我们采访了这首歌的词作者——宋立民教授,了解《榜样湛师之歌》背后的故事。

有感而发 歌由心生

宋立民教授南下湛江多年,对湛江了解逐渐深入,感情日益深厚。因而写歌词开篇就是“放眼千里海岸线,心潮翻卷”、“脚踏万顷红土地,无限江山”这样的气势磅礴,胸襟浩大的句子。他说,这是来湛江以后,每每见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长长的海岸线后,那种惊讶、惊喜的真实感受。联系本土文化特征,他在歌词里自然而然地写下了“千里海岸线、万顷红土地”这些与湛江地域文化紧密相连的词语。起句一下子奠定了《榜样湛师之歌》的气度不凡的基调,又抓住了年轻学子放眼祖国、积极向上的心态,因而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在湛江土生土长的师生们的感同身受。

借词抒情 祝愿青春

《榜样湛师之歌》在颁奖典礼作为压轴节目精彩亮相时,台上的获奖者们与台下的观众同声相和,把典礼现场的青春激情推向了高潮。这样的反应源自大家对歌词意境会心之后引起共鸣或回忆。当时,在座的教职工和同学们,不少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打起拍子。宋立民教授说,“看着眼前优秀学子、校园之星们的淋漓元气、奋进精神,我仿佛回到了自己当年上大学时那种意气风发的岁月,当时同学们每天读书十几小时,阶梯教室的灯光彻夜不息,忽然如在眼前。”他解释说,当年七七、七八级求学的岁月,父子同学,师生同窗是时代的特征,大家都倍感时光珍贵,读书近乎疯狂。“青春就是渴盼的双眼”实际上抒发的就是求知的渴望,激励获奖者、勤学者,祝愿青春常驻、绝不虚度。

精雕细琢 妙笔成词

好诗未必是好歌词,但好的歌词必定是诗。宋立民教授说,在创作《榜样湛师之歌》的前期,因考虑到湛师百年学府的深厚积淀的历史进程,他写了一首类似于复旦大学校歌文言风格的歌词,文白相间,反映我校厚重的历史感。与主办单位协商后,为了激励更多学子发奋图强,勇立潮头,继往开来,他还是决定写得通俗、口语一些,而在关键的高潮部分嵌入“博爱博学博识、立功立德立言”的古训,把湛江本土文化、我校学风特色与历史感融为一体。尽管这歌词写成一年多了,宋教授表示:“当晚这首歌在台上台下响起时,我愣住了!出乎我的意料。”那激昂的旋律豪迈而抒情的风格,正好为当晚获奖学子们星光灿烂的光辉形象画上了句号。黄达海处长说:“曲终显志,有自己的歌和没有歌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