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学术讲座《我的星辰大海——海洋诗歌创作漫谈》在弘雷楼203教室举行。讲座由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朱自清散文奖、吕梁文学奖、德国第十届“感受世界”亚非拉文学评选第一名等荣誉的诗人作家于坚主讲。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国内著名诗人黄礼孩、蓝蓝,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阎开振教授,《湛江日报》黄康生总编辑,文学与传媒学院赵金钟、张德明、张军、毛明、史习斌等教授,以及文传学院多位博士和10余位湛江本土诗人。来自文传学院的100多位学子也现场聆听了于坚老师的精彩讲座。
“你读了一首诗,你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这就是诗。”于坚以朗诵三首诗歌作品《看海》《加勒比》《大海之术》作为讲座的开头。他用自己家乡昆明的方言与普通话交替朗诵诗歌,十分亲切与新奇,引人入胜。在朗诵完三首以“海”为题材的诗歌后,于坚感慨:“世界上有很多大海,有加勒比的海、徐闻的海、湛江的海,这就是海的魅力。”
在展示完诗歌作品后,于坚以一个远古故事,讲述了文字的经久不衰、博大精深以及其对现代发展的重要性,而后延伸出“写诗的意义”。他通过引用孔子的名言“不学诗,无以言”切入了讲座主题的第一个重点“诗是一种看世界的眼光”:“别人看的是水,诗人看的是霞光;别人看的是石头,诗人看的是神岭。”
“诗让你与世界发生美的关系”是讲座主题的第二个方面。于坚表示,现代的节奏很快,但现代生活不美,而花朵、河流、落日显得很美,也会使人的生活充满意义,诗是一种生活方式,诗使人获得了另外一种生命。于坚写诗已有40逾年,他坦言,写诗让他充满喜悦,让他和世间最美的事物得以永远联系在一起。
“你会在这个世界上停下来感受你的生命;你会度过一段深刻的人生;你会被领向深刻的感情而非粗浅之调。”于坚用三个“会”概括了“诗对于年轻人的意义”。他指出,当代很多年轻人在确定性的人生轨迹之下时常感到焦虑与疲乏,而诗会给人带来不确定的东西,告诉人该过怎样的生活,人在诗的面前会绽开更丰富的生命。
在于坚从三个方面论述完讲座主题后,现场进行了问答互动。一位女同学表示自己在于坚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只有大海苍茫如幕》中看到了“人的生命与大海‘变与不变’的关系”,问于坚正确与否?于坚回答道:“诗的美在于不确定性,你看到的诗是怎样的,就是你心中的答案。”另一位男同学向于坚提出问题:“诗的语言究竟是怎样的?它是情感的流露、词句的组合还是语言的魅力?”于坚侃侃而谈——诗的语言无绝对的标准,一首诗是否合格在于它能否“招魂”,诗是被用来理解与热爱生活的,而非固化的创作模式。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诗与远方’的含义时”,于坚转身在黑板上题下了一句话:“世间一切皆诗”,凝练精简地直击问题答案的核心。
讲座接近尾声之际,文传学院赵金钟教授对整场讲座做了点评总结。赵金钟对于坚“世间一切皆诗,诗就在生活中”的观点极为赞同,并大力肯定了于坚重视文字与传统的理念,最后他总结说,于坚的讲座主题鲜明,贯穿始终,整场讲座流畅通达,使人受益匪浅。

于坚老师讲话

讲座现场

赵金钟老师点评

全体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