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翻盘”这个词很受大家喜爱,因为它往往体现在普通人身上,但又表现一种“不普通”的精神——自强不息。
17对外班的廖嘉颖在总结自己的考研经历时,就用到了这个词。廖嘉颖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在以第十三名的成绩成功通过第一轮笔试后,她更是以自己出色的表达能力和清晰的思路在第二轮的面试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专业。
廖嘉颖的“逆风翻盘”不只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她“备战”的历程中。
备考的基础是身体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廖嘉颖在备考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身体的素质跟不上自己复习的强度,“那段时间自己身体本来就不太好,每天学习10个小时,又加上经常熬夜,对身体的损害真的很大。”面对这场全国性的“战争”,坚持是常态,但更重要的是懂得调整。廖嘉颖提到自己整天坐到自己学习不下去的时候,就会选择先放下,去跑步或者打球来活跃自己的精神,“其实到最后我自己的身体素质也没调整过来,所以还是建议师弟师妹以后备考时无论压力多大也不要忘了做运动,就算爬爬楼梯也好。”
备考的前提是全面准备
怎样在全国众多优秀的考研学子中脱颖而出,这是廖嘉颖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优秀公平的环境会让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好的回报。在选择学校以及专业时,廖嘉颖会综合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及所选择的学校是否存在本科歧视和保护一志愿,“不保护一志愿的学校会压分,这对努力了这么久的学生不公平,所以我会首先考虑这个。其次是本科歧视,全国有很多优秀本科的学生,所以选择比较公平的学校会好一点。”在谈学习经历时,她提到自己的两次赴泰学习经历对自己的帮助很大,“这些经历给我提供了很多在写论文时可能需要用到的论据和实例,所以建议师弟师妹们以后有机会就参与,没有的话就在其他的实习期间记录每天经历,然后翻看,这样就可以把它们了解好并转换成写作素材。”
备考的关键是计划安排
如何备考?这不只是廖嘉颖需要花时间思考的问题,也是即将备考的学子们关注的问题。面对这个宏观的、长期性的问题,廖嘉颖的应对方式是做好计划,“我首先会有个长期计划,像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第二再把每个复习阶段细化,比如每个月应该做什么。最后短期计划就是每个星期做什么。”计划是考研必备,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计划不要死的,如果今天因为课程任务冲突,就可以再把计划及时重新安排调整。总之该用的时间就得用,效率不高的时候再放下。”
备考的方式要随机应变
但有时计划会赶不上变化。据以往考研学生分享,中传的考研改革每次都会“下狠手”。2020年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这对所有参考的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调整好,便是极好的机会。廖嘉颖从2月已经开始备考,半途出个改革让她压力倍增,“中传这次改革把客观题全部改成了现场论文,但没有参考书目,全部书都得看,最重要的是不知道怎么备考论文。”面对这一变化,廖嘉颖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复习时间和方式,“首先看知网的论文,学习它的框架来写一些自己的见解,后期会看新闻或时事热点,通过这些热点来联想到它可能会对自己专业产生的影响,并写一篇小论文给导师看。就是要不断学习吧。”
廖嘉颖在说出“逆风翻盘”四个字时很轻松,但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能够实现它的人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的。“想放弃时想想自己的目标,就觉得现在努力、痛苦一点,以后再放松,并且会比现在更放松,一切就都好了。”廖嘉颖看似小小的态度和道理,预示着“美好的明天”。

廖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