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她风雨兼程而不改其志,在艰苦的备考中也未曾磨染其初心,最终顺利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她不懈努力,曾任校团委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学术交流部正职负责人、文传院海韵文工团健美操队队员、勤工孵化园“极客云”信息技术开发创业项目参与人员,曾荣获校一等奖学金和各类奖项。她就是来自17中本6班的蒋慧仪。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成功往往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蒋慧仪早在大一时就已经决定要走考研这条道路,四年来,她总是以考研成功作为目标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课外生活。谈及择校,她原本选择了三所高校,但综合自身学习情况并结合老师的建议,她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对学习的坚持付出使蒋慧仪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受到陈李茂老师的影响,蒋慧仪对汉语言文字学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而长远来看,若是为了更容易考上,而选一个不太喜欢的专业,以后做学术研究可能会更加痛苦。最终,她遵循了自己的初心选择了自己比较喜欢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有航道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途。”虽然考研之路过程漫长而艰辛,但蒋慧仪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按照自己的路走就不会白费力气与迷失方向。虽然压力巨大,有时候也会有负面情绪,但在初试备研期间她从没有为考研流过一滴泪,她也不喜欢轻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她分享道:“有问题解决就好,情况再差也会有转机。考研时,肯定会有很多突发事件的,要想办法处理,也得学会寻求帮助。”来自亲朋好友的鼓励也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学累了就和妈妈外婆聊聊天,心里就会变得踏实起来,“陪伴就是最好的鼓励。”家人的偶尔探望和朋友的微信鼓励也给了她很多慰藉。而在专业学习上,公众号“华老表”的师兄也帮助她少走了许多弯路,公众号的华旭师兄不仅会帮忙出模拟卷,而且还会在打卡群里定期“检查作业”、了解学习进度并进行正面引导。学习打卡群于蒋慧仪来说,它还起到学习日记和“树洞”的作用,帮助她进行复盘总结和学习反思。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对于考研规划,蒋慧仪也有自己的独特巧思。在开始阶段,她便着手做好了一整年的月计划,月计划无需太详尽,以便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调整,她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联系自身情况来制定每日计划,要注意“承前启后”。承前就是要看看之前还有没有未完成的任务,启后是要预计好接下来要干什么,结合具体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她不会盲目与别人比较进度,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有些计划是每天都比较固定的,比如背单词,但总体来说,计划还是比较灵活的,规定得太过严苛反而会增加焦虑感。
“计划完成?永远没有完成的一天。”她这样总结道。虽然蒋慧仪备考时已经做了大量的学习准备,但越是深入复习,越是觉得自己掌握得不够,无数次的反复背诵,无数次的重复练习,生怕错过某一个知识点,而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她的考研成功保驾护航。她认为最高效的学习习惯是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背诵,她善于利用幕布软件去辅助记忆,将纯文字图表化,也会合理运用谐音梗去记住短语类型、复句类型等知识点,同时她还强调了复述和打卡的重要性,以此来加强背诵和锻炼思维,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回顾、总结和展望。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在岭师的大学四年里,蒋慧仪同学不仅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还见缝插针地兼顾着自己的各项学生工作,这些经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做事方式和思想观念。在校团委工作使她学会了上传下达,随着角色的不同而改进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组织各种活动则让她学会合理安排,统筹协调。在文传健美操队的两年里,她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学会了忍耐与坚持,也在与队友的相处中感悟到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重要性。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能让蒋慧仪走出学科框架,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沟通,扩宽思维,更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她诚恳地说道:“这一系列的大学活动对我来说,我认为更多的是增强了自己的软实力。考研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软实力也是很重要的。”
蒋慧仪常会关注研究生师兄师姐们的经验分享,这使她觉得考研“上岸”这个词对她而言已经不太恰当。她感叹道:“成为研究生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努力学习,不断挑战。未来要迎接的困难会更多,读研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被录取后就更加不能沉迷安逸、放纵自我。”对于蒋慧仪来说,所站的平台更高,意味着周围的人更加优秀,这也激励着她不断努力,不甘落后。
“长期地沉浸在温水煮青蛙式的安逸里,精神和意志就很容易被大学这个熔炉熔掉。”蒋慧仪鼓励师弟师妹们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不用过于担心无法平衡学习与其他活动,只要想学就肯定能挤出学习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适当取舍,才能拥有丰富的大学生活。
考研之路就如路遥所言:“幻想容易,决断也容易,真正要把幻想和决断变为现实却是无比困难”。蒋慧仪希望岭师考研学子们不要太执着于结果,一味地幻想结果可能会在中途就因接受不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而放弃考研。她鼓励考研学子们要明确自我定位,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扎实专业基础,稳住心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行!

蒋慧仪(本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