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报编辑部在学报会议室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专门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增光教授作主讲嘉宾。学报编辑部主任刘惠卿主持会议。
何增光从为什么要学历史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后的心得体会等三个方面进行分享。首先,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更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成长史。通过学习“四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知其所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韧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何增光通过“六个气”分享了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后的心得体会。第一,“大气”。习近平总书记将党史放进了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放进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历史以及放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历史,以这种“大历史观”来看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志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的百年历史揭示了我们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更指引着砥砺奋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对百年奋斗经验启示的深刻总结,又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行动指南。第三,“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86次提到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第四,“和气”。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第五,“底气”。自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创造的“四大伟大成就”,分别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六,“硬气”。中华民族拥有在 5000 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 70 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
会上,刘惠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系统回顾了我们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了百年建党经验,思想极为深刻、内涵十分丰富,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对于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助力学校全面完成学校今年“1+1+2”工作部署,写好新时代教育“奋进之笔”,贡献学报一份力量。
马智峰表示,100年,从50人到9500万,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最深刻的体会是深得民心!这100年,中国从贫穷、落后、封建的社会,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养活了14亿的人口,让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和平与安宁的社会,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感恩中国共产党!“风雨百年,青史可鉴。”谢明亮表示,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回首过去,我们无限感慨;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董芬表示,何院长为我们梳理了党的历史和成就,解读了讲话精神中所展现的“志气”、“接地气”、“和气”、“骨气”,作为一名16年党龄的党员,倍感光荣,备受鼓舞。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不懈奋斗!今后,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强化担当,矢志不渝跟党走,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朱芸芸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伟大贡献和创造了伟大成就。我今后要加强创新理论武装和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发扬革命精神,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激励自己,永远信党爱党为党。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