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最新新闻

【学习实践】地科院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1-10-20     来源::地理科学学院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9月底,地理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前往湛江东海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结合专业特长考察了位于东海岛的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海岸沙地及火山地貌,体会人地和谐发展的必要性,自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党员参加本次活动。

“这是粤西地区分布最广的红树林,红树林不仅有生态价值,而且对沿岸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罗松英博士站在红树林树下为队员们现场开了一场关于红树林的学术交流会,介绍分布于东海岛的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主体面积、树种、冠层特征、生理特征以及红树自身蕴含的固坡消浪、吸附重金属的特性。罗松英博士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湛江市红树林生态环境研究,带领学生科研团队多次就红树林与重金属污染课题获得多项科研立项成果,并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作为国内首个通过蓝碳碳汇项目实现机构碳中和的湛江红树林固碳项目成为考察第一站讨论热点。罗松英博士在这个暑假组建了名为“蓝碳卫士”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就湛江红树林的蓝碳稳定性及其受重金属、微塑料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开展考察和实验分析,同时积极发挥公益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红树林和海洋生态的科普宣传活动。

“研究风沙,我们往常以为那是在遥远的内陆沙漠干旱地区的事儿,其实我们湛江沿海就分布比较多风沙地貌,是典型的海岸风沙地貌,研究其对科学防治风沙灾害对促进沿岸乡村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致力于海岸风沙研究的黄日辉博士指着东海岛沿海一处风沙堆积而成崖壁介绍道。他指出,湛江的海岸风沙地貌是全国为数不多、范围大且典型的,在利用沉积学重建古气候序列的方向,尤其对研究风暴对沿岸地貌演变的影响极具重要。黄日辉博士带领队员们仔细观察了风沙沉积剖面,讲解水平分布不同颜色沙层蕴含的气候变化奥秘。小沙子,蕴藏的气候变化奥秘大,风沙对沿岸乡村发展影响深远。“你看,那边村庄的一部分已经被风沙所覆盖,沿岸的土地大多撂荒,人去屋空。” 黄日辉博士和队员们一起登上沙丘附近的高地瞭望从沿岸向岛内延伸的风沙地貌感慨道。在沿海曾有延绵成片的“绿色长城”防风固沙林,但是近几十年由于疏于管理,林带出现了许多的豁口,风沙侵袭而入。防沙造林周期长及维护难度大。黄日辉博士目前带领学生科研团队在沿海发现了一种匍生小植物对治理风沙有着独特优势,它就是海岸常见、耐旱耐碱、生命力顽强的海马齿。目前,黄日辉博士团队研究海马齿治理风沙的项目已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支持。

湛江地处的雷州半岛主要是由剧烈的地壳运动抬升、火山运动所形成。如果将考察的第一站红树林湿地比作湛江顶上的宝冠,沿海的碧海蓝天黄沙是裙摆,而火山地貌则是湛江最迷人的骨骼。黄日辉博士介绍道:“湛江地形平缓,如果你发现有一处比较高或是有一个孤立的山丘很有可能就是火山地貌。”位于东海岛的龙水岭就是湛江典型的火山地质地貌。与国内壮观的五大连池、龙岗火山群不同的是,龙水岭火山显得温婉可爱,矮小而十分对称的火山锥如倒扣在海岸边的碗。在牛东风副院长的带领下,科考队一行向山上进发。山路遍布荆棘藤蔓,每进一步都分外艰难。最终大家顺利登顶,一睹火山口的风采。“大家猜一下这块岩石是什么成因?”牛东风博士与考察队成员围绕一块岩石就各种火山岩的成因、特征进行了交流。薛书文院长从火山资源开发、材料利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利用玄武岩本身具有特殊的理化特征作为材料运用于生活生产中?队员们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提出了设想,交流现场氛围热烈。本次考察火山过程也惊异地发现远高出海岸的火山顶土层也分布着风沙堆积现象,说明风沙对沿岸的侵扰影响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湛江的地理科研大有可为!”这是每一个参加了本次科考暨党日活动队员的心声。活动使党员教师们更加了解湛江,均表示以后的科研工作要更自觉结合湛江地方实际,服务湛江所需,继续为湛江的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事业奉献力量。同时,通过艰苦的田野科考锻炼了党员教师们的意志,体会到了生于斯奋斗于斯的沿海人民的不易,更能体会老一辈科研人员投身雷州半岛科研事业的可敬精神,自觉将党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内化为科研教育工作的不竭动力!


罗松英博士正在讲解湛江红树林湿地的特征


黄日辉博士正在介绍东海岛海岸风沙堆积特征和海岸塑料垃圾污染情况

 党员们正在观察风沙堆积地貌层理特征

观察火山地貌交流学术心得


参加党日活动的教师们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