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由文学与传媒学院主办,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解读”为主题的讲座在榕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后、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导师李学主讲,来自全省各地的45名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以及近百名文传学子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学教授指出统编教材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多元文化”为核心主题,要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革命文化,包容、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于文化的解读和教科书的文本解析。李学教授就“对于文化的理解”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静态还是动态”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他将文化分为两个层面——思想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以语文教材中《江南春》、《雨巷》、《荷塘月色》等课文为例子,指出教材与文化、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互动关系。李教授认为,文化无所不在,而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明白文章的意思,更要懂得以文化人的技巧引导学生、帮助教学。课程设计要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的内涵。
李学教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科书中往往是以古诗文、文言文、散文等文体出现。在语文教学中需要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体验想象的过程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调动学生进入文本,进行实践和想象。一线教师应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有效利用各个构成要素,才能有效地达成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而习题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教师应当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度”,突出教学理念。李学教授认为,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应着重“人”的发展,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根基,彰显“化”的功用。

李学教授讲话 (赛卫军 摄)

老师及同学专心听讲 (陈洁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