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最新新闻

教发评中心与物理院共同举办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会

发布日期:2021-11-10     来源::教发评中心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11月3日下午,教学发展与质量测评中心、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物理楼403共同举办了一场课程思政建设培训会。本次培训会邀请我校2021年度校级教学名师、2021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生科院副院长(主持)刘锴栋教授主讲,由物理院院长全军教授主持,物理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教师以及教发评中心副主任李晓峰参加了培训会。

刘锴栋教授首先从课程理念开始,提出从专业性知识入手,培养知识与价值相统一、科学与人文相统一、过程思维与育人过程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中,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厚植学生的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等,加强师德风范建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性人才。刘教授认为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在实施中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目标展开,由此发掘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渗透教学过程,依附课程知识,知识记忆固定,核心价值内化等,从政治认同、家国情环、公民品格、生命观念、科学精神、师德风范、生态文明、社会责任等8个方面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上,刘教授以他主持的省级思政课程《植物生物学》的建设为案例,从课程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内涵挖掘、课程思政融入方式、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过程性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的完善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案、策略及方法。例如在课程建设中注重成果的总结与提炼,荣获了一系列课程方面的教学荣誉,强化了团队的凝聚力,激发团队的科学创新精神及心怀天下的育人情怀,打造思政育品牌;结合专业特色与课程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实践引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课程思政的感悟;将宋朝著名词人作品融入课程讲授,让学生从作品中学习古人对植物生长的发展,引导学生认同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两性一度”为课程建设标准,完善“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混合式教学,建构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在每个模块中融入课程思政点,将社会实践项目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课程通过mooc平台发布学习要点和课程思政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将课程思政点融合到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及课后反思等教学过程;将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式的课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提问、分析、讨论、实验、反思、汇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讨论与探究中掌握关键知识,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在实践中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为了使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学习如何提炼好团队的课程思政成果,刘教授以他个人省级课程思政项目申报书为例,详细且深入地介绍了思政类项目申报的目标、规划、策略、方法、技巧等,强调以项目为导向促进课程思政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并从课程思政项目的建设理念、原则、策略、方法、实验、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了项目的实施与实践过程。

物理院党委书记陈碧琼认为,刘教授的辅导理论水平高,启发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是一场难得的课程思政建设“大餐”。将课程思政融入理工科课程是每一位教师应积极深入实践的问题,各位教师要在此方面加强学习,结合学院正在开展的“百年科学家精神”课程思政项目培育实施,用心挖掘思政元素和探讨方法路径,用力实践“两代师德一起抓、两代师魂一起铸”,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引领学生,提升自己,推进“三全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院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上台阶。

李晓峰指出,举办培训会是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和促进理工科课程思政的发展。希望通过培训,理工科的教师能从经验总结中找到适合的思政元素和实现路径,提高课程思政水平。


培训现场


刘锴栋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