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http://szb.gdzjdaily.com.cn/zjrb/html/2015-03/27/content_1883382.htm)
湛江日报3月27日讯 诗歌是以情感表达为基本美学原则,正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阐释诗歌的概念时所云:“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或如白居易所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意。”意即“情感是诗歌表达的基础和根本”。湛江诗人黄增(岭南师范学院)的诗也是直写真情、以情动人之作,他最近创作的《我喜欢山泉》、《想起风筝》、《又是一年毕业季》突出地显露了其真情流溢、心意款款的艺术特征。
《我喜欢山泉》采用铺陈的手法,每节以“我喜欢山泉”为起始句,构成一种复沓的语式,在这一句子的反复叠加与重述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美好景色、用生命拥抱大自然的莹洁情怀。每一节中,诗人又从各自不同的层面讲述了自己热爱山泉的原因,“山泉”以执着的朝向大海的奔流,“给山村孩子远方的梦”;以不断生发希望的嫩叶,“温润了枯树的叹息”;以冲破漫山岩石的阻隔,让万物有了清流的恩赐;还以沉默来抗御严冬,孕育新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诗歌中对爱之因的讲述,既将山泉的可贵品质逐一彰显,还暗自透露了诗人高雅的生命情怀。
《想起风筝》是一首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图形诗”,诗歌的结构形态给人以明确的视觉冲击,它既如一束芳香四溢的鲜花,又如自由飘游在空中的风筝。从内容上说,诗人在对风筝的描述和咏赞中,抒写了自我高洁明净的心灵追求。当目送风筝升上高空,“我”心灵的天空也会“哗啦啦地升高”,诗人随物婉转,与心徘徊,感觉到在风筝的飞升之中,往事中的灰尘也被洗刷干净,灵魂也受到了悄然的洗礼。当风筝越飞越高而沉稳自如,诗人也自信其心“不会掉进峡谷”。《想起风筝》由此构成了借物言志、托物抒怀的成功之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是诗人日常工作中的感悟之作。在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诗人黄增,曾长期担任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每到学生学成毕业之际,他们在读时的紧张情态、离校时的不舍形影,会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正是这种印记滞留于心间许久,才促成了诗人如鲠在喉、不得不发的诗情表达。诗人并没有平泛地草写毕业之际的万千情景,而是抓住“毕业照”这个具体事项去集中挖掘,诗中既有照相时的声音描述(“咔嚓 咔嚓咔嚓”),又是照相中细节的展示(你们举起“V”字的手势/宣告一段青春的完美落幕),更有对其背后意蕴的深入阐发(我们点赞/不是精美的相册与灿烂的笑脸/而是猜想它的背后/你将如何找准焦距/把未来精彩曝光)。诗歌是讲求精炼的艺术,该诗以“毕业照”为聚焦点,集中抒发诗人的深情,是能体现出精炼特征的。
读黄增的诗,我们不能不被诗中涓涓流淌的真情所打动。如果诗人能更加深入地把握当下社会的人文流脉和时代风潮,提炼更多具有当下性和现场感的意象与语汇来表情达意,他的诗歌艺术,也许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2015年3月24日,南方诗歌研究中心
(作者系教授、博士、著名诗评家,现任教于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