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院系风采

本站主页 >> 校园动态 >> 院系风采 >> 正文

最新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项目申报推进会及学术沙龙之“重实践”篇

发布日期:2023-06-02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通讯员 岳春柳      编辑:郭晶晶      审核:邓倩文     签发:赵宇清     点击:
摄影 审核 邓倩文
签发 赵宇清

会议现场

5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项目申报推进会及学术沙龙之“重实践”篇。学院院长何增光教授以及部分教师参加,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施保国教授主持。

何增光要求学院教师以高质量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将“六要”时刻记心中,成为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一是青年教师要在研究弱点上发力,坚持正确的科研导向,重视科研实践;二要切实在高质量科研成果发表上下功夫,深耕各自的研究方向,用心研究各报刊杂志的风格;三要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聚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他建议,根据学院教师学缘结构多样的特点,充分发挥跨学科搞研究的优势,拓宽学科研究的丰富内涵,从而提高科研素养,推进高质量的项目申报、高质量的论文成果。

在项目推进环节,施保国就近期广东省相关科研平台申报、团队项目、高等教育专项、教育规划德育专项、思政专项、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专项等项目申报进行介绍和动员部署。他指出,推动学校“有组织的科研”高质量发展,需要学院的组织、教研室的发动、教师个体的谋划等协同发力、整体发展。学院会根据学校的激励制度创新符合学院实际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工作积极性。他要求,全院教师集思广益,从课题选题、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等方面对于提交的申报书初稿进行打磨并提出修改建议。

在学术沙龙环节,施保国指出,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他强调,要把主题教育“重实践”的要求落实在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上。一要推动形成从事科研的科学认知实践;二要有“两腿见泥”的调查实践;三要注重申报书和论文成果反复打磨的实践。

林兴副教授在学术沙龙上就参加《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与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2022年会》情况作了经验分享。他围绕“口述历史”谈史料收集、研究、出版和利用,指出口述历史研究其实是一场思维的碰撞,信息的交流,不仅为思政教学提供素材来源、多元方式与创新手段,也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实践内容,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他希望思政教师在做好新时代口述历史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口述历史引进思政教育,用口述历史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口述历史与思政教育教学的融合,引导思政教育“接地气”。陈跃瀚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基本情况、注意事项及访学相关经验,就访学专业、研究方向、挑选导师以及申请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讲解。其他各位老师就自己的研究进展、成功心得进行分享与交流,汇报了各自项目申报的情况,提出“做研究”面临的现实困境,共同探讨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