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
正值2025广东林业科技活动周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6月4日,学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绿美广东 科技兴林”的校园科普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青年学子普及林业科技前沿知识,特别是聚焦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强大的“蓝碳”碳汇功能,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活动由学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红树林研究院教授刘锴栋担任主讲。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湛江红树林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维护海岸带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宣讲的核心亮点在于对“蓝碳”概念的科普阐释。他指出,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滨海生态系统拥有远超陆地森林的碳储存能力,被誉为“蓝色碳汇”。同时,在全球红树林持续退化的形势下,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始终通过人力巡护+科技赋能,破除守护难题,实现红树林资源的逆势突围。保护区互花米草治理、红树幼苗增加、鸟类种群增多以及全民守护意识提升,彰显出红树林湿地保护和修复成效。
在本次宣讲活动中,同学们频繁参与问答互动,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态环保观念。同时,红树林管理局现场为学子们发放内容丰富的红树林科普宣传手册,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去。
此次校园科普宣讲是“2025广东林业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与保护区管理局深化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成功向未来建设者传递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科技赋能生态”的理念,更点燃了青年学子运用科技力量守护绿美广东、探索蓝碳奥秘的热情,为筑牢南粤生态屏障、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培育了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