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9月9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学院会议室组织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使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以及保持战略定力,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的重要论述。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薛茗月主持并领学,教工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参与了学习。
为了进一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参加湛江“0804”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工作的党员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参与疫情防控的深切感受和下沉一线抗疫战斗的故事与心得。其他党员教师们分享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的平凡事迹。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奔赴霞山区抗疫一线的潘荣楷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抗疫经历,“8月13日,我十分荣幸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我和大家一样佩戴着党员徽章和志愿者工作证,在党旗的见证下,接受组织下达的抗疫任务,义无反顾,奔赴霞山区抗疫最前线。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封控区外围严格把关外来物品,做好物资消毒和人员流动把控。我们穿上白色防护服,很快转变了角色、适应了工作,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之间并不熟悉,但大家都能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全力协助社区做好抗疫工作。那是一道暖心的蓝色风景线,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一丝不苟工作的身影,真的很飒!我所在的物资组负责把门前的物资和快递物品配送到封控区内每一户隔离住户,并把住户的生活垃圾回收清理。”潘老师跟大家回顾自己的难忘经历,最后深有感触的说,“当我穿上白色防护服,装备上一切必要的防护用品,全副武装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的时候,我顿时觉得内心多了一些激动和勇往直前的动力。配送物资之前,我们几个‘大白’列队站成一排,支部书记在我们后背美美的写上我们各自的单位和姓名,然后我们围成一圈,伸出右手,手掌叠在一起,激昂地喊:‘大白们,加油!’一句简单而富有力量的口号回荡在耳边,如同一股暖流一般在心谷中流淌、沸腾,肩上也瞬间扛起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在抗疫最前线的教工党支部书记薛茗月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抗疫经历。“在这次战疫中,有幸作为湛江市直教育系统党员先锋队支援霞山区抗疫志愿服务队的党总支副书记,既要做好抗疫一线工作,又要做好每天党总支的工作总结。每天早晨7:00上岗,到完成最后一项工作一般已经都晚上八九点钟了,不管哪一项工作,我都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马虎,内心充满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谈到工作体会时,薛老师说,“在这次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除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做好党员志愿者的各项服务工作之外,做好封控区群众思想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沟通,不理解封控管理的居民最后都非常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接下来的几天筛查和流调都开展的非常顺畅,我觉得这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现场效果吧!我们虽然每天穿上防护服汗流浃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都不知道湿了多少回合。但每当我们完成核酸检测任务,上门敲响每户人核查核酸检测情况,听到一声声真诚的‘谢谢!你们辛苦了’,我们的劳累、辛苦顿时烟消云散,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想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最好最大最值的回报。”
在常态化防疫期间克服各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的同志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晏蜻老师讲述说,“疫情期间,是否做到为学生上好课,是否因材施教、作业辅导等,或是否有敷衍了事的行为,都是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检验。尽管有些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战疫当前,作为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我应始终牢记自己的天职,对教育事业负责。积极向学生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学生尊重和热爱生命;在无法线下教学时,采用线上模式进行授课等等。”朱国贤老师和陈静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专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改的心得体会,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时,注重价值引领,将思想和政治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把思政之‘盐’溶入专业教育之‘汤’”,为学生同步提供既有品位又有美味的“精神大餐”,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贴近青年,和风细雨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与会同志们热情地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一场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生动分享会,深受感动,也为之自豪。支部全体党员将传承抗疫斗争中的好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