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学化工学院、清洁能源材料化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周小松教授团队在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科院一区, if=9.297)上发表了题为《generating a captivating s-scheme cubi2o4/cov2o6 heterojunction with boosted charge spatial separation for efficiently removing tetracycline antibiotic from wastewater》的研究论文(2022, 357, 131992;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2.131992)。论文第一单位为岭南师范学院,我校青年教师罗金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周小松教授为主要通讯作者,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杨飞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这是罗金博士继去年在工程技术领域国际权威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21, 255, 117691; 中科院一区, if=7.312, esi高被引)和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21, 587, 831-844; 中科院一区, if=8.128)上发表论文以来又一创新研究成果。
四环素(tc)作为一种典型的广谱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人类和动物的细菌感染。然而,因其不能被生物体完全代谢,导致其存在于不同的水环境中,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巨大威胁。光催化技术能利用太阳能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被认为是净化水体的有效方法。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材料,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绿色廉价的光催化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基于此,为了探索高效去除tc的光催化材料,本文通过在一维(1d)cubi2o4微米棒表面原位生长零维(0d)cov2o6纳米颗粒,创新性地构建出s-型1d/0d cubi2o4/cov2o6异质结,其在可见光照射下tc去除率高达0.01328 min−1,分别为纯cov2o6和cubi2o4的33.2倍和14.4倍,且连续循环使用4次后其催化活性未明显下降,展现出水处理应用的巨大潜力。这主要归功于建立的s型异质结不仅促进了电荷空间分离和传输,还驱动超氧自由基和光生空穴活性物种的快速产生,从而增强了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该成果为开发高效的复合光催化材料用于环境净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科学借鉴。
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和湛江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等资助。

刊物图

项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