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链接:【中国教育报】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多维发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岭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和深厚红色校史基因的老牌师范院校,一直扎根粤西办学,将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学校拥有涵盖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广东尤其是粤西地区基础教育发展。
教育科学学院作为承担岭南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支撑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的重要学院,在学校的教育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提升全校教育学术声誉的重任。多年来,教育科学学院紧跟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大势,立足粤西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以学科专业为支撑,扎实推进新师范建设,培养地方紧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师资育人才
为地方基础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为有效应对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中师资紧缺的挑战,教育科学学院不断扩大定向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规模,持续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优质师资。目前,学院培养了定向公费师范生(含小教全科)2500多名,培养规模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为广东基础教育师资补充提供了重要支撑。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师资紧缺的问题,教育科学学院主动应对挑战,克服诸多困难,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成为广东省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成功构建了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多学科协同及海峡两岸高校协同的“四协同”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迄今,学院共培养1100多名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为广东特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教育科学学院交出亮眼答卷。学院学子在国家、省级各类高水平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获奖总数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陈昱汀荣获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柯敏儒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教育科学学院多名学生毕业后,在基础教育一线快速成长,脱颖而出。校友周丽娜荣膺“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校友黄新红获评“南粤优秀教师”。大批定向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下沉基层,到乡镇、乡村学校任教,部分校友经历练后开始崭露头角。例如,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冯婕在工作一年后即获清远市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郑绮桐、黄洁怡等毕业生工作不久后就被评为县级、市级优秀教师。这些优秀毕业生心系家乡,在基层学校平凡的教师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广东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重科研强学科
以教育学术夯实育人根基
师范生走出校园,走上三尺讲台,便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命。教书育人是关乎学生心灵塑造与赋能未来的事业,因此,教育科学学院加强师范生培养,强调专业教师要教学和科研两手抓,力行教学科研相统一,以高质量教育研究反哺专业课程教学,以教师的教育学术水平保障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学科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对师范生的高质量培养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教育科学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致力于打造“有学术根基的应用型教育学学科”。学院鼓励教师深入基础教育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科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科研具体路径上,既鼓励教师基于个人兴趣进行上可“顶天”的理论研究,又引导教师围绕地方基础教育实践开展有组织科研,产出能“立地”“落地”的应用型研究成果。
为有效推进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构建教学型与教学科研型教师的“双轨”成长路径。一方面,鼓励教学型教师深化对所授课程及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推动教学科研型教师寻找自身研究专长与地方教育需求的结合点,积极参与旨在解决基础教育实际问题的团队攻关。
在学术文化引领、组织资源保障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下,教育科学学院科研工作成效显著。教师获批部级、国家级别科研项目13项,实现了教育学学科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零的突破”。教授李乾明在教学论学术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和研究员陈金圣在学科治理方面的探索,均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博士闫闯与导师合作产出的成果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博士吴文婕的论文和李乾明的专著先后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科研“硬实力”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教育学省级重点学科在广东省“冲补强”计划首轮建设期满评估中获得“B+”的优异成绩,并在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终期验收中跻身全省参评学科的前20%,获评“优秀”等次。2024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国家批准,标志着学院教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深融合广帮扶
推动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学院凭借自身深厚的学科专业底蕴,以主动融合的姿态、多管齐下的策略、点面协同的模式,助推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质升级。
组建专业团队,开展融入式帮扶。小学教育团队与廉江市安铺镇茅坡小学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骨干教师“一对一”指导、师范生顶岗实习等方式,推动各校课程改革优化。心理学团队为湛江第一中学等学校提供专业咨询和课程支持,面向湛江市中小学教师年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200多人次。特殊教育团队长期为粤西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课堂诊断、教研指导和骨干教师培训,助力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前教育团队专注于湛江等地的城乡幼儿园,以师资培训、挂职园长、教研协作等方式,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
整合学科资源,实施精准帮扶。教育科学学院主动承担湛江市徐闻、遂溪两县的“三所学校”及县中的帮扶任务,实施一系列具有靶向性的帮扶举措,在推动国家课程方案转化落地、构建灵活多样的区域及校本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等方面精准帮扶。依托国家、省级培训项目,学院构建了一个覆盖广泛、层次分明的师资培训网络,近5年,共开展校长、学科骨干等教师培训项目100多个,累计培训学员达1.2万人次。
岭南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宇表示:“我们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坚持,更是对每一个孩子未来的承诺。学校将支持教育科学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更加完善的支持体系,力求为地方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为实现教育公平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