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http://szb.gdzjdaily.com.cn/zjwb/html/2016-05/12/content_1970624.htm


514宿舍“考研六剑客”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廖志辉、张斌、李广、罗晓军、麦志财、林永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岭南师范学院出了一个“学霸宿舍”!昨日,记者了解到,该高校同一学生宿舍的6名男生,在结成考研同盟的强大凝聚力下,用汗水、毅力、坚持、友情一路奋斗,6人今年全部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同一宿舍“考研六剑客”
这间引起轰动的“学霸宿舍”,就是岭师新民苑B栋514男生宿舍。这“考研六剑客”,是岭师化学院12化本1班的大四学生,他们分别是:被暨南大学研究生录取的麦志财、罗晓军,被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的张斌,被南昌大学研究生录取的廖志辉,被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的李广,被温州大学研究生录取的林永佳。
“我们从大一刚开学就被分到了同一个宿舍,第一次见面时大家都挺客气。”1992年出生的湖南男生李广说,至今还记得四年前开学时,张斌父母送张斌来时的情景,“第一眼,我就觉得张斌很高很瘦,十分清秀。开学时,初来乍到的我找不到路,还是张斌带我去超市买东西呢。”
山西忻州、湖南衡阳、广东韶关、清远英德、肇庆四会、茂名高州——虽然6个人来自不同地方,但因机缘巧合分到了一起,514宿舍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连续多年获评“五星级宿舍”,“我们宿舍经常集体行动,吃饭、旅游、唱K……大家往往都是一起去。”罗晓军说,大家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舍友之间有时也会产生一些小摩擦,但都会把事情放在台面上讲清楚,大度些,各自退一步,“无论是出身于农村家庭,还是城市里的独生子,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互相体谅、互相关心。”
结成考研同盟并肩奋斗
为什么要考研究生?家庭的影响和家人的支持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来自茂名高州农村的罗晓军说,父母从小就告诫自己——知识改变命运,要通过读书闯出一条路,“妈妈以前读高中,只差5分就可以读大学。所以,她从小就督促、辅导我学习,特别希望我能够替她圆梦。父母都非常支持我考研深造,姐姐也全力相助,让我不必担心钱的问题,只需全心全意‘往上读’。”
来自清远英德的林永佳,父母也都是务农出身,“爸爸因家境不好当年读书不多,随后到东莞打工、经商,可谓白手起家。因为当年这段艰辛的经历,爸爸特别希望我能够读得越‘高’越好。他对孩子的教育、学习抓得很紧。我十分尊重父亲,也希望能帮他弥补遗憾,任何读书的决定都会与家人商量、讨论。”
当然,自身的觉醒和努力是最为关键的。麦志财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刚进大学时,他们和其他大一新生一样,突然从高考压力中解放出来,脑子里整天都是想着玩,有时甚至为了参加社团兴趣活动而逃课,各自专业成绩一般徘徊在中下游水平。“到了大三,我们逐渐成熟和懂事了,开始认真思考人生和未来,加上被周围其他同学浓厚的考研氛围所感染,所以决定结成‘考研统一战线’,为将来搏一搏!”
互相激励坚持终获回报
集体作战,抱团出击,互相激励,携手前行。
从大三起,他们正式开始了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的考研征程,“我们互相监督提醒——调好闹钟,每天早上6:50之前,全部人都要起床洗漱,7点准时出门早读,没有课就一起去考研课室埋头复习,一直到深夜11时才回到宿舍。最忙的时候,连午休都忘记了。”麦志财指着宿舍墙上贴着的倒计时和桌上一堆堆厚厚的复习资料,感慨地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舍友忙的时候,我们经常互相帮忙打饭,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有人生病了,就送他去医院、帮他买药;有人顶不住压力,出现动摇苗头,大家就通过睡前‘卧谈会’悉心开导,帮他解开顾虑,注入继续奋斗的正能量。”
“看着后期同学们一个个走出校门去外面找工作,其实心里很不好受。”张斌回忆,自己刚考完英语时,难受得都不想再继续下去了。“还好有舍友,叫我坚持考完!”正是6个人之间真诚的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帮助他们闯过了心中一道又一道难关,他们都认定彼此是自己心中强大的精神支柱。当然,学校也对学子们给予各种支持,比如提供营养早餐、免费饮水机以及空调课室等,“复试时,老师们积极帮忙联系导师,还有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无私给予我们指导,都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进入今年第二季度,录取的消息陆续传来。谁先被录取了,其他兄弟就会抱团祝贺一次,并互相击掌加油,等待下一个人的喜讯。终于6个好消息接踵而来,他们纷纷通过微信、微博、QQ、短信等方式,向家人、老师、朋友汇报好消息,并表达心中深深的谢意。
想结伴一路北行“致青春”
“就要离开湛江、告别母校了,心里充满了深深的依恋,真舍不得。”1994年出生的韶关仔廖志辉说,“我永远也忘不了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蔚蓝的大海,是在湛江。这里还有很蓝很蓝的天空。虽然这里夏天的气温和老家山区相比较热,但在我心里,湛江是一座非常美好的城市。”
张斌是从北方来的,每次回山西,都觉得空气质量远远不如湛江,“那里一下车就会鼻塞,在湛江不会有这种情况。湛江变得越来越好,公园、绿道、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多,交通情况也改善了很多。现在快要离开,心中也很舍不得。”
“我也非常喜欢湛江的好环境,在这里晚上还能看到天空闪闪发光的星星呢。”麦志财说,湛江人也十分热情,“无论校内校外,这里的人很淳朴重感情。我至今还记得,大一开学第一天,师兄、师姐们除了周到接待新生,晚上还热心送我的父母去车站踏上返程,这让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
毕业之际,6人还打算以一个特殊方式来纪念,“我们各自的家乡从南到北,从广东到山西。所以,大家想结伴一路向北走,看看各自的家乡,见见各自的家长。”廖志辉说道。
6位好兄弟表示,毕业后一定还会保持联系,找时间约出来聚聚,也会相约回校拜访老师,与师弟、师妹交流经验,有的人甚至有读博继续深造的计划,“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考研成功,让我们走上了更高更大的舞台。有了这段难忘的共同拼搏经历,我们相信并互相寄语,将来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