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要求,线上教学要抓好质量监控,从开出课转为上好课。信息工程学院迅速成立了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组,开展教学质量督导,一周以来听课21节、查课16节,听课查课率为33.94%,约为本周应开课门数的三分之一,督导覆盖了近半数任课教师。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师积极响应,使出浑身解数做好“主播”,有的采用“学者网+QQ群+雨课堂”,也有的采用“钉钉+雨课堂+微信群”等,全面探索各种合适的教学模式,努力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王树文老师就是其中亮眼的一员。自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教学以来,王老师化身“主播”,在已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挖掘新潜能,拓宽新思路,探究新方法,创新性地开展2017级《中级维修电工理论培训》、2018级《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工作,采用“雨课堂+腾讯课堂+微信群”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在线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王树文老师在家开展在线直播课
“主播”激发新潜能
王树文老师巧妙地将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引入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直播教学中来,指导学生如何制作课前预习和课后完善的思维导图,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无限发散性、添加功能、辅助记忆功能,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课前心中有数、课后吸收有效,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

课后完善的部分思维导图
“主播”拓宽新思路
在《中级维修电工理论培训》课程中,王树文老师采用了“网状型”互动教学模式。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培训分为三周,前两周由教师讲解,最后一周将55名学生分成5组,共同完成1200道题的讲解,由每位学生负责精讲22道题,使学生做到所讲知识点的“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激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扩大了知识覆盖面,达到了资源全共享。

微信与学生的互动截图
“主播”探究新方法
为了做好“主播”,王树文老师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真正引入“碎片化”教学模式,每个教学片段10到20分钟,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并最终获取完整学习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增强互动环节,每45分钟至少进行2次互动,每次互动时间为3分钟左右。同时,他还将Matlab Simulink平台引入理论教学中,实时进行仿真验证,不放松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在有限学时内迅速提高学生严谨的科学意识、规范的操作技能。
从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王老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课堂体验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们的满意度也非常高,纷纷实名点赞王树文。大多数同学认为他的课真正做到了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质量实质等效,18电气的陈慧琳说,“讲课的水平一如既往地好”,18电气的严柱铭说,“就觉得和在学校教室课堂上课一样”。甚至还有一些同学认为,他的线上课程更惊艳,17电气的吴文博说,“讲得不错,学到很多东西,听课比在学校教室更清晰,而且可以看回放”。17电气的谭冬琳说,“讲课清晰明了,建议多开线上课程”。
做了“主播”的王树文老师真正体会到,“教学是十年磨一剑”,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新潜能、新思路、新方法就是他的“意外”收获,他一直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开出课向上好课转变,希望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