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共同战“疫”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广东教育]同心战“疫”!这群“90后”“00后”勇敢担起重任

发布日期:2020-03-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链接:同心战“疫”!这群“90后”“00后”勇敢担起重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
90后、00后的身影格外抢眼
他们挺身而出、担当奉献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他们有勇气、有信心担负起社会责任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
教育系统里这些了不起的90后、00后
医学博士研究生到家乡卫生局报到
“我学医,而且还是党员,我要上前线做志愿者!”中山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王馨语从广州回到家乡秭归,疫情一直牵动她的心。得知前线医护力量告急的她,正月初一便致电县指挥部主动请缨,参加一线战“疫”工作。





96年出生的王馨语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也是她最难忘的任务,便是协助疫情防控指挥部筹备地质大学疫情观察点。王馨语从零开始,从打扫卫生、消毒房间到安置病床,然后往返于遥远的物资储备仓库领取购买医疗、生活物资,只用了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将一个极其简陋的学生宿舍打造成了具备收纳留观人员的基本医疗条件的观察点,并在正月初六迎来了第一批新冠疫情留观人员。

除了每日坚持对观察点进行的医疗、生活必需品补充之外,王馨语还负责统留观人员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很多时候为了更新留观者的动态变化信息,掌握疫情的最新情况,她需要忙到深夜。截至目前,她已坚守了一个多月。

亲身战斗在一线的王馨语,没有放下她免疫学的专业知识。每天晚上空余的时间,在导师陈俊教授的指导下撰写有关新冠肺炎的综述文章,并在线发表在中山大学的《热带医学杂志》,希望以科学家的身份,为抗击新冠的防控战斗提供战“疫”胜利的武器。

成为家长们的有力后盾

这边刚结束学院的线上课程,华南理工大学2019级工业设计专业郭心悦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另一堂“课”--小学英语辅导,她和被辅导的孩子都是这场疫情中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子女。

郭心悦的母亲是贵阳市金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内科医生,现在仍在前线参加抗疫工作,同时婶婶也是贵州护理专业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因为感同身受,郭心悦决定参加远程线上教学志愿活动,给和她有相似经历的孩子提供英语辅导,也为孩子们在抗疫前线的父母排忧解难,缓解他们对孩子学业的忧虑和担心。




岭南师范学院201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罗婷婷正在指导一名初二学生,她通过搜集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和综合学生学习特点,体会到自己以特殊方式参与抗疫的责任感,愈加明确了选择师范专业,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意义所在。


3月5日,岭南师院以“携手战‘疫’,共同成长”为主题的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学辅导万人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活动主要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各学科“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业辅导;为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疫情期间自我心理防护指引和解决疫情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为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技术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志愿服务行动一启动,立即获得了广大师生、家长和中小学校的热切响应,全校已有5000多名师生踊跃报名担任志愿者,组建了三个类别13个志愿服务分队,开设了15门辅导科目,对接了3200多人次的用户需求,用户地域包括10多个省份。

青春的光与热投入到抗疫一线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暨南大学2019级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方向)专业的团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廖泽舜看到各行各业的党员同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队,参与疫情防控值守与宣传工作。


“青春的光与热就是投入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防疫基层一线中去,共同守护好家园。在群防群控和联防联控的战线中有我们的青春身影。”廖泽舜同学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青春誓言。“您好!请问您是否为本小区住户?”“您好!现在为您测量体温,请配合!”他的工作就是为小区守好入口,这也是为小区居民守住健康和平安。“现虽有炬火,我也可以是一束光”。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廖泽舜同学自觉投入到母校从化中学防疫战线上,回校值守和宣讲防疫知识。

几秒钟的相视一笑,所有疲惫烟消云散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这么久,到这么远的地方,每天充实的护理工作已经让我没有精力再去想别的事情。凌晨五点,突然雷电交加,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想:阳光总是在风雨之后的,我们终将会迎来抗疫的胜利!”张素嫦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写下这段话。

张素嫦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护理专业2019级学生,目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作为广东支援武汉的第二批医务人员,已经在武汉奋战了超过一个月时间,父母至今不知情。


“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有病人出院,看到他们健康了,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很欣慰很开心!”张素嫦很庆幸生在中国,她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来到武汉,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会尽自己的所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去照顾病人。武汉人民需要我们留多久我们就留多久,会坚持到最后一刻”。

“每次下班,脱下防护服,就能看到自己和同事湿透了的衣服,满脸的压痕,红肿的耳朵,发皱的双手。我们不能拥抱,在几秒钟的相视一笑中,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如果我不幸感染了,我也会接受现实,勇于面对,因为千千万万的医护同胞们都跟我一样奋战在一线,我们愿意与所有参与援助的医务人员共进退,携手打赢这场战‘疫’!”张素嫦说,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自己与其他的援鄂医务人员一样,从来没有悲观过,相信在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直至凯旋。

真心温暖隔离中的老人

2月13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6级学生苏妍双在朋友圈刷到这样一则信息:武汉市武昌区心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招募线上志愿者。容不得多想,她立即报名参加。录用很顺利,经过半天的志愿者培训后,2月15日,苏妍双正式以实习社工的身份成为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隔离点社工组的一名线上志愿者。

由于武汉封城,苏妍双所处的社区志愿组织实行全员线上服务制。上岗后,苏妍双每天需要联系身处隔离点的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心理需求,逐一登记,并设法通过联系商家、社会爱心人士链接所需资源。然而,刚上岗不久的苏妍双不曾想到的是:平时容易满足的生活需求,在疫情特殊时期却颇费周折。



“当时有一位杨爷爷想要为在医院隔离的老伴买充电器。我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店家,但充电器的价格远远达不到起送价。当时杨爷爷很着急,因为老伴患有老人痴呆,此时很需要家人的支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苏妍双的心头随之一紧,“幸好,后来我再次联系商家说明了杨爷爷的情况,多次沟通后商家终于答应了免起送费。”

然而,起送费的问题解决了,支付又是一道难关。社工组规定,在开展服务时,是不能够和服务对象直接发生经济关系的,因此苏妍双不能直接为老人支付账单,需要杨爷爷亲自支付充电宝的费用。考虑到78岁的杨爷爷不熟悉手机支付操作,苏妍双就在自己的手机上一步步录屏,教杨爷爷支付。

从寻找配送店家到录屏支付流程,再到协助商品顺利抵达病房,来来回回的沟通,几乎花费了苏妍双一天的时间,但她认为很值得,“在特殊时期能让他们夫妻俩联系上,能让爷爷松一口气,不再紧张焦虑,自己还挺开心、挺有成就感的”。

截至目前,苏妍双已经上岗31天,服务的4名隔离老人已全部解除隔离回家。随着所在社工组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苏妍双正投入到新一轮对隔离人群的服务当中。接下来,苏妍双表示,自己仍会继续坚持下去。同时她希望身边更多的同学和朋友能积极投身到志愿活动中,为战疫贡献自己年轻的力量。她坚信,春暖花开之时,战疫成功终不远。

坚守广东“北大门”

寒假期间,广东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1164班学生党员罗浩然报名参加了镇守广东北大门志愿者活动,主要工作是协助乐昌粤北检查站工作人员完成车辆人员体温测量、登记入粤、派发传单等。处在粤湘交界的乐昌坪石高速乐昌粤北检查站是广东省严防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春节返程高峰期时每天足有上万辆车通过。


然而罗浩然工作起来便完全忘记了劳累,有时候一站就超过3小时,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既要做到礼貌、细心、细致,又要做到不错不漏。罗浩然说:”虽然站了几个小时非常辛苦,但是我觉得抗疫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携手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推迟婚礼,坚守岗位

“虽然很期待各位亲朋故旧能来见证我的幸福,但正是出于我们互相的拳拳爱护,我更希望大家可以留在家中平安健康过年。”1月23日,年廿九,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辅导员詹碧云发了一条特殊的朋友圈,宣布推迟婚期。詹碧云的未婚夫卢治斌是高州市第二中学高三级教师,两人原计划大年初四举办婚礼。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两名“90后”教师恋人都把这场婚礼抛到了脑后。


“婚礼是人生大事,但是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身为党员、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带头‘不添乱’。”下定决心后,小两口紧急做通双方父母的思想工作,给亲朋好友讲解疫情蔓延的危害性。詹碧云表示,推迟婚期虽然要承担上万元经济损失,但“小家”要服从“大家”,这样才是对自己、家人和亲友真正的负责。

春节假期以来,小两口把更多精力投入教职岗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詹碧云是英语系429名大学生的辅导员,卢治斌也是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每天,他们都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向学校及时汇总报告,并持续向学生及家长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和日常预防措施,指导大家进行自我健康保护。

婚礼虽延迟了,爱情不会褪色。詹碧云说,“等候这次战‘疫’的最终胜利,就是我们最浪漫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