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文学与传媒学院15级广播电视学的梁漪翘,现任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新媒体中心的文字记者,是该部门的审稿团成员,她个性十足,热爱生活与工作,凭着自己优秀的工作能力,荣获首届“金笔岭师”评选表彰活动“十佳新媒体创作奖”。亲切和蔼、自信大方是她的性格;享受生活、充满热情是她的生活姿态;一丝不苟、严厉负责是她的工作态度。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埋藏在心底的记者梦,加入岭师大学生记者团则是心中梦想萌芽与成长的过程。
初遇——向往记者团
在回想起成为学生记者的历程时,梁漪翘羞涩地笑了一下。她说,记得第一次接触到大学生记者团时是在招新中,被誉为“岭师新华社”的大学生记者团深深吸引着刚来到大学不久的她。于是,梁漪翘拿着经过反复完善的报名表,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记者团的面试。在等待面试结果的过程中,她如坐针毡、内心忐忑不安,不断地猜想自己的面试结果。
令她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加入这个机构,但同时她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信心过大,能力不足。因此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她在大一期间不断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平时还参与湛江晚报的采访工作,由此开始了她后来的通讯员之路,在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失误,积累了满满的工作经验后,她那时候想着:“我希望我在变得更优秀之后,再去为记者团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她对自己大一的总结,也是对大二的展望。
再见——梦想燃起
2016年10月,梁漪翘带着个人作品与满满的自信又一次出现在大学生记者团的招新面试现场。此时的她,自信大方、经验丰富,有条不紊地回答着面试官的提问。正如她所料,她顺利加入了记者团,成为了一名记者编辑。这使她内心的火焰瞬间又被点燃。
她提及自己为什么加入大学生记者团,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记者梦更是为了学习到更多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她坚信:无论是对当下,还是对未来职业,新媒体这一块很重要,掌握相关技能能够提升专业水平。她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培训的内容:各种各样的微信排版样式和编辑器、复杂的 Photoshop软件,繁杂的推文格式要求。她培训时吸收的并不好,一个晚上下来掌握的东西很少。然而她凭着自己对新媒体的热爱,培训后她在空闲时间就会不断摸索这些软件,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技能。
第一次工作任务让梁漪翘尤为深刻。为了采集岭师未来教育空间站的有关资料,在老干事的指导下,她到综 B未来教育空间站对老师们进行采访。然而,未来教育空间站的稿子专业性强,介绍资料繁多,如何筛选素材并编辑成广大师生感兴趣的推文成为她这份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同时,由于编辑器的样式出问题,卡住了部分进程,让她苦恼了一番。但她没有轻言放弃,而是不断寻找排版编辑的最佳感觉。因为她知道,这是自己的第一份任务,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做到完美极致更需要一个过程。
又见——梦想起航
现读大三的梁漪翘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来与记者团一起拼搏奋斗。经过一年的工作后,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部门工作的性质:“岭南师范学院”公众号作为岭南师范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代表学校的整体形象。自己作为官微的运营者之一,肩上责任重大,工作必须认真仔细,不能出任何差错,这也是她的压力所在。
她表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风景很不一样,这推动了她梦想之舟的启航。回想起当初作为新记者的工作,她觉得自己以前只注重自己的工作,局限于个人想法,平时也只局限于自己负责的推文,想法过于狭隘。后来,经过一年的历练,她学会平行对比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点,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从自己怎么喜欢怎么来,到开始考虑选择让读者感兴趣的题材,引起读者共鸣。此外,她还把自己的想法与新记者积极沟通交流,及时指导新记者的工作,改正新记者的基本错误,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年的成长让梁漪翘的记者梦变得更加真实,越来越近。
相约——坚守信念
梁漪翘表示,获得首届“金笔岭师”的“十佳新媒体创作奖”不仅是学校对她过去一年的工作的肯定与认可,更是对她接下来的工作的莫大鼓励。她将会继续坚守自己的信念,相约记者团,坚持自己所爱的记者工作。
她的代表作《我们是谁?岭师人》和《毕业不说再见,母校最走心的祝福送给你》推送后,获得了校友与师生们的一时热捧与一致好评。其中,《毕业不说再见,母校最走心的祝福送给你》一文阅读量将近15000人次,点赞量达到352人次,收到留言评论颇多。该推文通过列举学校典型景点的人群拥挤对比人去楼空的图片组,和精选14级部分学院辅导员给毕业生的嘱咐,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送上母校对诚挚的叮嘱与祝福,触动了毕业生们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同时留下了对岭师的最后的美好印象。
“一篇好的推文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眼睛,牵引着读者的思绪,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读者共鸣。”梁漪翘说道。正是这些信念支持着她不断克服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未来,她将会继续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不断前进,不断独立,不断成长,成为理想中的那类人——“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梁漪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