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展示
印染,中国古称绞缬,唐代宫廷已广泛使用,而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印染的方式具有独特的色晕和放射效果,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装饰服装之一。
7月11日,“正心”社会实践队中读服装设计专业的小老师们在三塘小学的课堂上为小学生们展现了自己的印染手艺。此次的服装印染为了安全起见,主要是以冷染的方式进行,摒弃常用的热染蒸煮。早在上印染课的前一天,印染小老师们就已经调剂好染料并分瓶装好。在课堂上,小老师们给每位小朋友都分发了一块湿的小白布并在讲台上向他们展示了扎结的技巧。据小老师介绍,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小学生们跟着老师一折一捆地把小白布扎好,接着,老师叫台下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围观。只见小老师手戴蓝色胶套,把染料倒进一个小盘子里,再放下已经扎好的白布团,然后熟练地拿起白布团在盘子里左翻右滚。不一会,白布团已均匀上色,小老师就把整个白布团放在室外晾晒。小学生们看完后各自回到座位,跟着老师所做的步骤,拿起染料认真地扎染和晾晒。十分钟后,染布已干,于是,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着手拆掉染线,慢慢展开,一张张五彩斑斓的染布便呈现在他们面前。“当我看到他们展开染布那惊奇而兴奋的样子时,我真是感到很欣慰,很开心!”印染小老师徐慧峰津津乐道地说。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把印染搬上课堂时,徐老师解释说:“首先,我们学的专业知识就是跟服装有关的,绘画、设计、印染、蜡染、刺绣都是基本工,所以我们就想把一些简单的服装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对手工艺的兴趣;其次,印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有必要引导学生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有利于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
“正心”社会实践队的印染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印染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老师示范印染
老师教导学生扎染
学生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