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天空,红白相映成趣的建筑,四季常绿的树木,在风中轻轻摇摆柔软的枝条,还有常年盛开不败的花,就静静的绽放她的美丽。岭师,不仅生活环境漂亮,而且还有一种人文气息的涌动,淡淡的沁人心脾。
很多人都不喜欢去饭堂吃饭,我觉得可能是天天吃腻了。就像孩童时候,总觉得邻居家的饭比自己家的好吃。很庆幸,我们学校有三所饭堂,而且各有特色。
鹏园,是饭堂中的老大哥,他伴随着我们学校走过了不少春秋,所以在鹏园里食物种类最多,不是很精致,平平常常的家常菜,比较有家里的感觉。说到吃,又让我想起李老师关于湛江烹调方式的评价,他说:“舌尖上的中国拍了两季,还没有把湛江这海鲜圣地录入其中,我觉得是因为我们的烹调方法比较粗犷……”这一点,我有深深的体会,肉是大块的,好像永远切不断,大碗的海鲜汤则更像一锅乱炖。刚刚开始到来的时候,确实会不太习惯。不过,鹏园的饭菜将会拯救你哦。与三家饭堂相比,鹏园的饭菜便多出了一份温柔,就像我最喜欢的土豆炒肉一样,简单切片再和肉混合翻滚几个来回,便上菜啦。还有大受人们欢迎的汤,有浓浓的炖汤,不像外面小店那样寡淡,这里的炖汤多了一份热情,当你掀开盖子,真的会惊奇发现汤多量足,在其他饭堂还真没有这样的浓厚。简单平淡的菜色,就像在家里煮的一样。在遥远的他乡,能在饭菜中感受到家的味道,真的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
鸿园,这是我最喜欢的饭堂。不只因为他离我们宿舍近,主要的是他的菜色比较常更新,这点对于常年泡饭堂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很容易就腻了。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的海南鸡丝面,在沸腾的开水里浮浮沉沉几十个来回,香香软软的面便起锅了,然后再把绿油油的青菜和各类开胃的小菜铺在上面,最后加入事先熬好浓白的热汤,一碗热气腾腾黄绿相间的面便引得你食指大动。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再加上点黄辣椒,心情也会随之飞扬起来。这里还有一道菜比较具有地方特色,那就是菠萝咕噜肉。可能因为徐闻里湛江不远,所以在饭堂的菜里经常会看到一些菠萝。一开始我也觉得非常奇怪,怎么水果还能这样煮。不过看到黄澄澄的菠萝配上红彤彤的咕噜肉,便受不住诱惑对阿姨说:“给我一份菠萝咕噜肉。”
泽园,我比较喜欢泽园三楼。这里的菜色,更显精细。为何这样说呢?因为这里的菜切得比较细致,能感觉到他们的用心。就像豆角,别的饭堂但是一段段的,这里就是切成丁状,别的饭堂的香芋是块状,这里的就切成丝……嘿嘿,发现这一点我也觉得非常有趣。我最喜欢的是这里的香芋丝,他们把香芋削成细细的丝条状,在热油中一滚而过,再配上肉沫一起煮,那味道真是不错,香芋的清香搭上肉味的浓厚,想想我就流口水。在学校那么久吃了那么久,香芋丝是我没有吃腻的少数菜之一。除了香芋丝外,还有豆角炒蛋也很开胃,黄绿相间,即使炎热的夏天,看到如此小清新的食物,郁闷的胃也会动起来。还有,三楼的卤水档在那么多饭堂里也是比较有知名度的。蜜汁鸡腿甜而不腻,白切鸡配上特制酱汁拌饭超级棒,入味而不过咸的卤蛋,在夏天里送粥也是极好,对半切开,就像一只傻了的熊,可怜巴巴的看着你。
民以食为天。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食物确实能影响我们整天的状态。而在求学的学子来说,食堂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他承载了我们对生活的向往。我很幸运,能来到一个有那么好食堂的学校。用心的烹调,为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份温暖。学校是温情或许就在这日常细节中,文火慢炖,细细体现出来。我是在这份温暖中成长的学子,我为温暖的岭师代言!